中国美术史讲座
李霖灿先生曾经担任台北故宫博物院副院长,作为一位有四十余年馆龄的老馆员,他潜心研究中国美术多年,又在台湾大学讲授“中国美术史”二十载。他不断地补充及修正教材,以其幽默风雅的讲述引领了无数人走进艺术殿堂。
李霖灿先生曾经担任台北故宫博物院副院长,作为一位有四十余年馆龄的老馆员,他潜心研究中国美术多年,又在台湾大学讲授“中国美术史”二十载。他不断地补充及修正教材,以其幽默风雅的讲述引领了无数人走进艺术殿堂。
本卷所收12篇文章涉及历史观、历史思想与历史哲学、史学著作的比较研究等领域,传达出在史学研究中要求达到主客交融、恰如其分的境界之理念。
无法再造的四川绝景,清末民初的天府之国。那爱德在华期间拍摄了大量写实照片,涉及辛亥狂潮、天府农事、汶川集镇、高等学堂、茶马古道、长江三峡及沪宁旧地等珍贵细节。这些影像不但是清末民初历史进程的印证写照,
作者认为,西域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异常丰富,值得人们像法国年鉴学派费尔南•布劳代尔(Fernan Braudel)处理地中海世界那样进行一番架构,进行综合研究。然而,研究西域的困难远在研究地中海区域之上。与此同时,作者
《知识分子:历史与未来》为著名历史学家许倬云先生在母校台湾大学的讲演和讲学的结集。许倬云先生以较为宏观的“中国文化”为主轴,进行专题讨论,引导听者和读者对历史事件做宏观的思考、判断、分析及归纳,其核心旨
自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至1949年的覆亡,中国历经了巨大的变动,战乱频仍,民生多艰。时代的影像体现了这个过程,诸多瞬间记录着历史的重要节点。《影像民国1927-1949》列为人物篇、时代篇、风土篇民国人物的特色
在中国人历史影像的开发上,“秦风老照片馆”并不是虚拟的,它是民间博物馆与历史纪念馆的新角色。本书所辑图片即精选自秦风所收藏的海量老照片堪为十几年收藏业绩的一次检阅。时间跨度从20世纪前后直至1980年代涉及政
本书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对汉代农业的分析:政府解决人口与土地问题的措施,土地成为被追逐的财富,农民的生计,农业资源,耕种方法与技术,农作之外的选择等。第二部分,主要是汉代农业相关文献的辑录及其学术
袁氏当国,袁后中国,几乎封尘的遗稿,劫后重生。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最糟乱的一段时期,应该就是民国初年的所谓军阀时期了,而军阀时期实在是从袁世凯死亡之后才正式开始的。因为在帝制前,袁氏主政下的北京政府,还
《北平表情》镜头和文字记录下的北平面孔和民国旧事,沉滞着中国的一个个缩影。时代的脚步徘徊不定,大舞台下挣扎着无所适从的芸芸众生太监、高僧、小妾、村童、医生、小贩、学生、士兵、难民、哲人、婆婆、儿媳、农
本书是关于鸦片战争之后中外关系的独特论述,其最可注意之处有: 第一,作者有意选取冷僻细小少人注意之问题; 第二,多数学者已趋于大事、名人等重要论题,而本书则选取次要的边缘性问题。 但是,这些问题对于历史
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关系始终是一个大问题。作者主要谈论中国古代文化的特质、中国文化的前途和命运、中国传统文化在现时代的地位和出路、中华文化发展过程及其在世界文化发展中的地位、世界文化的未来走向等。
因身为一国之君的李后主在宫中创行缠足,李后主的词更为人所稔知,所以考证缠足的人,都把这件事推到李后主头上,何况李后主是亡国之君,当然有许多正人君子写文章时,常把这件事说是亡国的不祥之兆。作者认为窅娘并
本书是“西方文明溯源”丛书之一本,本丛书可以让读者真正走近西方古代文明的方方面面。 两千多年前,鲜艳轻柔的丝绸叫罗马人惊诧赞叹,色彩夺目的丝绸顿时成为罗马人眼中的奢侈品,使用丝绸成为一种时髦。然而,丝
在作者看来,20世纪大量新出土中古中国时期的文本和图像材料,如果把它们放在亚洲的范围,进而放在世界的范围内考察,那么,隋唐时期呈现的中国文化面貌,显而易见,是多种文化融合的结果,对之进行考察的视阈既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