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论语》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余英时文集 第三卷

《余英时文集第3卷:儒家伦理与商人精神》诸文关注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易被忽视的方面,阐发了汉代循吏在文化传播中所起的作用以及魏晋士风的演变同传统儒、道思想的复杂关系,并在此背景之下,重点论述了明清以来商人

余英时文集 第五卷

本书收录余英时先生对近代中国学人及其学术思想的研究的论文30余篇,对中国近现代史上极具代表性的学者如钱穆、陈寅恪、胡适、梁漱溟、牟宗三、钱钟书、顾颉刚、洪业、郭沫若、严耕望、费正清(美)、林语堂等人的治

温故(二十八)

2014年推出的第一辑《温故》, “影像”专栏刊出了沈继光先生自1980年代以来拍摄老北京、老物件的代表作近四十幅,并附文写在“残片图本”之后,讲述了作者多年拍摄的心路历程和《乡愁北京》、《物语三千》的成书过程。

竹书纪年研究(2001-2013)

《竹书纪年》相传为战国时魏国史官所作,共十三篇,记载自夏商周至战国时期的历史,是中国古代唯一留存的未经秦火的编年通史。以君主纪年为纲目,上下记载了89位帝王、1847年的历史。《竹书纪年》早已亡佚,今存有“

呐喊

从《一无所有》的第一声呐喊,到’90现代音乐会的群星璀璨,从’94红�中国摇滚势力的桀骜飞扬,到星殒人散繁华落尽满纸唏嘘,中国摇滚经历了一个伤感的轮回。 然而,在轮回之外,在宿命之后,在繁华与衰败之下,是中国

大学精神档案・近代卷(下)

当下,中国的大学日益壮大。然而,我们的大学生及至我们的知识阶层在一些大是大非的重大事件面前并没有保持应有的清醒与个人的尊严。这种精神状况恐怕是基于对人类文明的知识匮乏或者误解……有鉴于此,这套书对人类有

卫三畏生平及书信

这套丛书具有其特殊意义。那就是从晚明以来的天主教与基督教新教传教士在中外关系史与中外文化交流史上有其特殊的地位。可以笼统地说,晚明以来到达中国的西洋人主要有三种:一是传教士,二是商人,三是外交官。但从

赤裸的女神

<p>本书是一本由来自米索不达米亚、古希腊、印度、中国、法国等历史中的多篇神话故事组成的合集,作者以赤裸的女人与水的关系的主题将这些故事串联起来,诠释了赤裸女人沐浴时呈现出的最为原始的完美画面,重新诠释

永乐大帝

以铜为镜,可以整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兴衰;以史为镜,可以通古今。以《永乐大帝》为镜,可以知未知之事,明未明之情,获得人生难得的思考和顿悟。此书文笔优美流畅、史料翔实丰富、视角新颖独特,深刻地刻画了永

战争艺术

纳米尼将军,这位军事科学领域中的“牛顿”,透过其巨著《战争艺术》一书,将战争的基本观念与原则作了澄清的解释和客观的分析,他将科学研究的清神与方法带入这个一向被认为不能“科学化 的神秘领域使人们认清智慧在战

西学“中国化”的历史困境

王铭铭最近同时推出了三种人类学作品,《西学“中国化”的历史困境》之外的两种实际上只是改订后的旧作,只有此书才是值得留意的新书。“本土化”问题,一直是王铭铭的焦虑所在,而他对此问题其实有着相互矛盾的两种感情

伊斯兰世界的艺术

本书概览伊斯兰世界的文化与艺术,侧重主题,讨论了从公元5世纪左右到17世纪末,包括西班牙、摩洛哥、阿富汗在内的广阔地域出产的艺术品和艺术现象。作者试图把艺术放到当时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环境中来考察,力求探

黄炎培与近代中国的儒商

本书以黄炎培、张謇、陈嘉庚、范旭东、卢作孚为典范,来审视近代以来中国工业化起步时期的历史,并分析以实践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精神,投身于现代工商业的这一批士大夫所体现出的为社会服务、为公不为私的传统儒学

日本人论

南博是二次大战之后将美国社会心理学引介到日本的重要学者之一,特别从社会历史、文化生产、意识形态等脉络,探索文化与人格之间的关系。南博的《日本人论:从明治维新到现代》主要把日本人论当成“文本”(text)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