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周易》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读史入门

《读史入门》内容简介:中国历来有治史的传统,史籍因而浩瀚;国人素重读史,以鉴古知今。若论初学者的史海津筏,许凌云先生的《读史入门》可当之而不愧。《读史入门》本着“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大旨,追溯史学各类

考古学思想史

本书首次对中世纪以来的考古学思想(包括中国考古学)进行世界性审视,将考古学思想与理论的发展置于一个广阔的社会与知识背景之中,重点考察了考古学思想明显连续而又互动的趋势,试图确定这些趋势在何种程度上反映

佛教入门

佛教是世界主要宗教之一,历史悠久、流传区域广阔、分支众多、教义繁复、思想玄奥精微。本书系讲述佛教基础知识,概述佛教在历史发展、文献、义理、修行、人物等方面的情形。 第一章:论述佛教的产生,包括佛教形成

古代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美术

本卷按照历史发展的线索叙述了古代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建筑、雕塑、绘画及工艺美术的发展。沿着尼罗河、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荒凉而古老的遗迹,带领读者回溯几千年古代文明及历史的发展,解读神秘的古代艺术。

理解经济变迁过程

内容简介 在这本里程碑式的著作中,诺思提出了一种新的理解经济变迁过程的方式。二十年前,道格拉斯•诺思通过揭示经济绩效大体上是由支撑市场的制度类型及质量所决定的,激发了经济史上的一场革命。正如他在开启新制

荷马的世界

本书作者皮埃尔·维达尔-纳杰研究希腊文化长达半个世纪,他编写的这本《荷马的世界》不仅勾勒出当今荷马研究的方向与成果,更试图带领读者进入偏重学术的探讨:如史诗中对战争、死亡及神人关系的呈现,并概括了这部伟

二十世纪视觉艺术

本书不是以艺术风格和流派为纲,而是以时间为纲;本书关于20世纪视觉艺术的描述是主观的;本书在主题和实例的选择上必定存在个人因素;但我相信,本书具有其独特的内在逻辑。   本书关注20世纪视觉艺术发展进程中

西域考古历史论集

西域自古以来是中外经济、文化、科技交流的枢纽广在我国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西域研究因此成为海内外学术界长期关注的焦点。作者在四十年的考古工作中,足迹及于帕米尔高原、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阿尔泰山麓、伊犁

摩尼教与古代西域史研究

《摩尼教与古代西域史研究》汇集了作者关于中亚史的论文。在西域史地方面,作者比较注重新材料的考释和分析,比如穆格山粟特文文书、阿富汗出土的巴克特里亚文文书等,都是中国学者较少涉猎的。在摩尼教方面,《摩尼

清代野史

本书辑录了记述有清一代史事的野史著述凡十九种,迥异于清代正史著作自上而下的宏大叙事,信笔直书,简洁无忌。或为坊间逸闻,或为宫闱秘录,或为外传琐闻,或为闲散笔记,笔墨流荡处,把焦点集中在正史所不便或不敢载录的口

中国环境史

《中国环境史:从史前到现代》是由西方学者撰写的第一部中国环境通史,在广泛吸收西方学术界有关中国各历史时期各地区自然环境及其与人类社会关系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综合会通,对中国的长时段人与环境互动关系进行了

到民间去

《到民间去:中国知识分子与民间文学,1918-1937(新译本)/海外中国研究文库》从文化思想史的角度,使用民间文学和民俗学资料,探讨20世纪初五四运动至抗战前的民间文学运动及其影响。这场运动由北京大学的几位青年

科学在中国 (1550-1900)

《科学在中国 (1550-1900)》是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本杰明·艾尔曼在对中国学术思想多年研究的基础上,对中国1550至1900年科技发展史的一次重要探讨。17世纪初,欧洲人在钟表、杠杆和滑轮等重要机械制作上已经领先于

中国的社与会

社与会构成了中国社会的基础单位。社、会并非上层规定下的行政机构,而是产生于民间的自发组织。作为一种非公组织的会社团体,显然代表了民间力量的崛起。结社或结会与年节、同乡、宗族,共同构成传统中国人情交往最

被遗忘的一代

“你应该高兴啊,你竟然在‘二战’中活了下来呢!”人们这么安慰他们。“是啊,其他人比我们还惨啊。” 他们曾是经历战争的小孩,现在已是双鬓斑白的老人。亲历炸弹轰炸、追捕与逃亡,目睹父辈战死沙场的遭遇也许不会再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