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论语》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思维迷宫

《思维迷宫》内容简介:哲学不一定使人智慧,但能够让人见识思想的人世面,见识各种深刻伟大的问题,尽管这些问题几乎无解。正如生活中见过世面的人才能成为英雄好汉,思想上见过世面,就不容易被那些浮华浅薄的意见

纯粹现象学通论

《纯粹现象学通论•纯粹现象学和现象学哲学的观念1》为现象学主要代表作,在胡塞尔著作中占有心地们位。作者在《纯粹现象学通论•纯粹现象学和现象学哲学的观念1》是将逻辑分析和心理学分析予以创造性的结合,为其现象

道德形而上学的奠基

由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李秋零主编、主译的《康德著作全集》(9卷本),以普鲁士王家科学院本(通称“科学院版”)为底本,全部直接从德文译出,原文为拉丁文的则直接从拉丁文译出。科学院版《全集》包含了康德生前

福柯的生存美学

本书厘清近年来流行于学术界的有关福柯思想的各种观点。但是,它又不是仅仅单纯论述福柯关于“权力”和“性”的观点,而是结合福柯本人的生活和思想变化历程。全书系统完整、观点和思想富有创意,论证严谨细腻,行文深入

《理想国》讲演录

这本讲演录根据作者2008年5月至6月间在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讲授柏拉图《理想国》的内容整理修订而成。它用尽可能浅近的语言阐明《理想国》的专门概念,探讨其问题背景,分析其论证内容,并介绍西方学界关于该经典的最

胡塞尔思想概论

现象学是20世纪西方最大的哲学思潮之一,其创始人胡塞尔(Edmund Husserl,1859—1938)毕生完成了博大精深的先验现象学体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胡塞尔思想企图将现代数学和逻辑学的严密性与形而上学传统相结合,其

逻辑学导论

本书是一本新型的逻辑教科书,属“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适合于大学文理科的逻辑教学。它在一个统一的框架内,讨论了数理逻辑、传统逻辑、归纳逻辑和非形式逻辑的核心内容。全书正文由六章组成,分别是

西方哲学史

《西方哲学史(第2版)》以古代哲学、中古哲学和近代哲学三编为结构框架,详细描述西方哲学从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20世纪产生、形成、演变、发展的历史。本教材以哲学问题为线索,以“哲学是哲学史”、“哲学是问题史”为指导

死·永生·上帝

现代人已经不再相信永生,不再相信一种永生对死的克服。但无论在何处,只要死本身没有以一种直接形式而被给予,只要死之邻近仅仅是作为一种偶尔浮现出来的、合乎判断的知识而被给予,那么,在那里,关于在永生中克服

意向

《意向(第2版)》试图详细表明,我们关于何谓意向的那种普通的、广为接受的描绘产生的难以克服的问题必须予以抛弃;同时明确,意向性行动都是在某摹状下的,至少必须在摹状下进行判定。《意向》是一部20世纪英语哲学

苏菲的词典

14岁的少女苏菲某天放学回家,意外地发现了一封写给自己的信,上面写着:“你是谁?”这句话从此改变了她的世界。在某个神秘导师的指引下,苏菲开始思索从古希腊到文艺复兴,从苏格拉底到康德,从马克思到弗洛伊德等各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上下)

中国佛教哲学反映了中国佛教学者对宇宙人生和修持实践的看法与主张。本书从中国哲学史发展的脉络来解读、诠释中国佛教哲学的思想,并采用问题解析体来展现中国佛教哲学的内容。全书通过总论、人生论、心性论、宇宙论

形而上学的历史演变

形而上学问题是西方哲学中的核心问题,深入研究形而上学问题无论对于理解西方哲学还是对于研究中国,哲学以及当代中国哲学的学科建设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本书以梳理形而上学的历史演变为主旨,概述了形而—上学的

古代哲学

《古代哲学》对于哲学的从其苏格拉底之前的开端,经由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登峰造极的成就,直至其在古代晚期的最后发展的主要人物和运动提供了一个详尽的研究。 由一批杰出哲学家担纲撰写,本文集提供了深入浅出的

从开端到柏拉图

《劳特利奇哲学史》 第一卷涵盖了人类历史上一个最为辉煌的时期的哲学,在两个半世纪的时间中,哲学从类似神话的思维发展成为这样一种状态--人们已经积极地探讨了许多关于宇宙、精神和人类行为的最为根本的问题,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