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经万典,孝悌为先。
--《增广贤文》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1943

当今美国中国近代史研究领域中最有成就的学者之一、美国中国学研究的两个最高奖——费正清奖和列文森奖获得者 “国家记忆•致敬历史记录者”年度历史图书、《中华读书报》年度十大好书、《北京晨报》度致敬图书、“中国书

近代东亚翻译概念的发生与传播

中国是如何接受西方的概念及思想的?具有深厚底蕴和悠久历史的中华文明是如何因应属于不同体系的西方文明的?这些深层次问题,抛开日语的媒介作用就难以回答。本书思考的即是“译词(或概念)是在怎样的文化和思想背景下

再造文明之梦(修订本)

这位二十多岁就暴得大名的人物,从青年起就一生都是新闻媒体注意的对象,也是学术界一个久有争议而很难处理的题目:前些年是贬多于褒,近几年则褒多于贬。而本书要做的就是帮助读者更好地去了解这个饱受争议的人物——

诗与政治

越剧在二十世纪的上海经历了从乡村到城市、从男班到女班的脱胎换骨。来自嵊县的乡下姑娘在改造越剧的过程中改变了自己的身份和命运。她们所演绎的梁祝、红楼、西厢等脍炙人口的爱情故事,凝聚着女性的生命体验、诗性

伯罗奔尼撒战争

在公元前5世纪末的近三十年里,古典世界被一场冲突撕扯得四分五裂,那就是伯罗奔尼撒战争。在其历史背景之下,这场战争的戏剧性、决定性和毁灭性可以与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相提并论。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中,希腊人同

哭泣的阿富汗

这是一个女人的故事,是一个阿富汗女人的故事,一个战争的故事。 这是一本好看的书。在这里,战争与和平,人性与兽性,男人与女人,憧憬与现实,崇高与渺小,尊严与耻辱,赤裸裸、面对面地交织,碰撞,斗争。 这是一

两周诗史

任何一部文学史,实质上都是特定时段内被保存和记录的文学的历史,某一时代所能保存和记录的文字数据,决定了这一时代文学史的基本内容。就两周时代的诗歌发展史而言,我们所能见到的诗歌数据,绝大部分就是通过《诗

叫街者

本书是卢汉超教授数年前的旧作《叫街者》(Street Criers: A Cultural History of Chinese Beggars,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2005)一书的中文版。该书曾于2006年获美国第三世界研究学会颁发的Cecil B. Currey

拉丁美洲短篇小说之父

本书叙述了被誉为“拉丁美洲短篇小说之父”的乌拉圭作家奥拉西奥?基罗加的身世与生平。包括他作为职业作家的诞生和成熟、其作品的死亡主题、他在异国他乡的经历、他和其他作家的关系、其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等。

幸福经济学

如果我们用货币符号衡量人类的幸福,北美人可能是世界上最愉快的群体。也不尽然。尽管50多年来始终保持着经济增长和物质消费,我们的幸福感和许多福利指标却在下降。我们该如何重新定义经济增长,并使之与影响生活质

生态城市

《生态城市:重建与自然平衡的城市(修订版)》是理查德·瑞吉斯特继《生态城市伯克利:为一个健康的未来建设城市》一书之后的又一名作——《生态城市》的增订版,作者在原来的基础上增添了对在第一版出版之后的三年里对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