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中领土争端的起源
不仅在领土问题上,而且在历史认识上,当我们寻求共识时,当务之急不是找到共识,而是实现事实的共有化。认识以事实为依据,如果对于历史事实莫衷一是,也就不存在共同的基础,不可能达到一致的认识。然而,一种司空
不仅在领土问题上,而且在历史认识上,当我们寻求共识时,当务之急不是找到共识,而是实现事实的共有化。认识以事实为依据,如果对于历史事实莫衷一是,也就不存在共同的基础,不可能达到一致的认识。然而,一种司空
本书主要研究历史地理学的两大分支学科,即历史地貌和古地图。首先在引论中阐明历史地貌学的基本问题、研究方法和古地图在历史地理研究中的意义。第一篇论述长江中下游河床与湖沼演变的历史过程,提出江汉洞庭地区历
本书内容包括:蒋介石为何刺杀陶成章;从蒋介石日记看他的早年思想;宋明道学与蒋介石的早年修身;蒋介石与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1923年蒋介石的苏联之行及期军事计划;中山舰事件之谜;中山舰事件之后;邵力子出使共
《当代中国的启蒙与反启蒙》,从思想史的视角梳理了包括后现代思潮、国家主义思潮、新左翼思潮、虚无主义思潮、反西方主义思潮等各种思潮,并对其源流、影响做了考辨,进而深刻指出:当今的中国只有继续沿着启蒙的路
从组织结构、人事制度看国军的战斗力 北京大学王奇生教授、中科院近史所金以林教授推荐 台湾著名近代史学者张瑞德代表作 《山河动: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的军队战力》 编辑推荐: 抗战时期,国军如何破译日本密码? 抗战
该书为阅读中国丛书的一种,作者是美国学者马克・赛尔登,原作写于1960年代,1990年代做了修订,1995年出版修订本。它重申了初版最初研究的核心命题和观点,特别是它把革命和抗战放在反对殖民主义的民族解放运动的背
巴黎和会就其本身而论,只是一个纯粹的外交意义上的国际会议。但是,外交是内政的继续,在南北分裂、派系林立的特定条件下,外交不可避免地卷入政争…… 一时间,国内政潮陡起:当年理直气壮地抵制对德宣战的广东非常
西晋永嘉(307~313)年间,五胡乱华,中原民众为躲避这场灾难性的战乱,以大族为核心,波浪般地涌向南方,从而拉开了流民南渡的序幕。至宋明帝泰始(465~471)年间,除小规模的南迁始终络绎不绝地进行着之外,相继出现
《脆弱的联盟:冷战与中苏关系》◇回首20世纪,对于中国和世界来说,中苏关系无疑是最重要也最令人难以理解的双边关系之一。虽然21世纪已进入所谓“后冷战”时期,但当前中俄之间的微妙关系以及“冷战”与“后冷战”之间错综
本书原由诺贝尔经济学获奖者、著名经济学家诺斯等亲自审定,由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是目前美国“新法制史”研究的一部功力深厚的学术代表著作。本书以清朝刑科题本素材为基础,从人口增长、商业化、财产权、交易成本以
这是一部由中国、韩国、日本三国学者历时六载共同撰写的一部东亚近现代史。上卷按时间顺序从国际关系演变的角度叙述东亚三国近现代的结构变动;下卷按专题分门别类地探讨东亚民众的生活与交流。我们期待这本书能够有
国民党在中国大陆统治了22年。它同此前控制中央政权17年的北洋政府有着本质的不同,特别是在组织形态方面,国民党始终强调的是“以党治国”。但党的成员又是一个复杂的混合体。从1928年底东北易帜起,国民党宣称实现全
本书是人民出版社陆续出版的12册本《中国通史》的简本,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近代史所研究员蔡美彪。《中国通史》是我国近百年来最完整、最系统的一套中国通史,前四册为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所著,范先
本书在充分了解该主题最新研究成果和广泛搜集海内外相关资料的基础上,以晚年孙中山、徐谦、王宠惠、居正等人为论述点,按时间先后分阶段叙述了司法党化的理论与实践,并对司法党化的论争及其原因做了深入地考析,这
宫廷政治的变与化 帝国落日中的光芒 东西方世界大博弈 她,到底是无能的帝国掌舵者,还是强力的权谋者? 她,究竟推动了大清王朝的世界化,还是粉碎了中华帝国最初迎头赶上的机会? 慈禧,抑或西太后,她一生的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