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周易》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荣禄与晚清政局

从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到1904年立宪呼声高涨,近代中国社会经历了一个关键的转折时期。十年间内忧外患频仍,导致清廷朝局波动,政潮迭起,这个时期深受慈禧宠信的满洲权贵荣禄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本书通过研究和

中国冲击

泽林结合游记与评述的形式,为我们展现出一幅充满吸引力的中国全球化经济战略的图景。 在作者的笔下,用时间路程和头脑刻画出的中国,让世界多了份了解,让中国人多了些陌生。在世界和中国之间,他的文字不仅是桥梁

南京事件争论史

《南京事件争论史:日本人是怎样认知史实的》内容简介:1937年12月,日军占领南京。他们残害杀戮了无以计数的战败投降的中国士兵、俘虏以及普通市民。尽管历史资料已充分表明:“南京事件”是证据确凿的史实,然而在日

华工史话

《华工史话》内容简介:中国近代时期的海外华工史,主体上是一部苦力贸易史,它是殖民主义的罪恶产物。综观其历程,最早是始于鸦片战争前的向“南洋”偷运“猪仔”华工。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国家,主权受到严

伪满洲国的真相

《伪满洲国的真相:中日学者共同研究》是由中日两国学者合作研究和编著的主要面向青少年的通俗历史读物,在当今中日两国就如何认识日本侵华战争这一重大历史问题尚存分歧,无法有国家组织撰述日本侵略和殖民统治中国

中山陵

《中山陵:一个现代政治符号的诞生》主要内容:历史科学的责任,是研究过去,总结经验,探索规律,指导现实。我国历来有重视历史的传统,中华民族立于世界之林数千年者,与此关系匪浅。中国是东方大国,探索东方社会

东亚的复兴

20世纪60年代以来,东亚作为全球力量变迁中的一股新生力量走上前台,其发展势头罕有先例。本书以500年、150年和50年三个时间段为视角,考察了东亚作为世界经济力量中心之一的起落沉浮。在该地区和全球历史上,各个时

江南的早期工业化

本书成书于2000年,一经出版就引起广泛重视,成为这一领域一本重要的书目。本书详细的探讨了江南的早期工业化,也就是在1850年以前的三百年间江南工业的发展历史。本书本书内容真实,通俗易懂,是研究江南经济发展史

雍正帝

《雍正帝》是宫崎市定精研《雍正朱批谕旨》的重要成果。本书分七章论述了雍正时期的若干关键问题,涉及康熙末年的储位之争及雍正帝即位后翦除异己问题、苏努教案与政教关系问题、文字狱与华夷观念问题、以奏折制度为

一杯苦酒

本书作者亚•尼•雅科夫列夫是20世纪80年代苏联政坛的一位重要人物,也是苏共高层领导中自由化、西化的代表人物,在戈尔巴乔夫改革时期曾担任苏共中央宣传部部长,被认为是隐身于戈尔巴乔夫之后的“精神指导”,有“公开

全球城市史(典藏版)

乔尔·科特金以其神来之笔,从中石器时代到现代,对城市历史进行了一次扫描。城市是人类文明的支柱。从这一点上来说,权威性将更具价值。作为都市学家,他探究了数千年来城市和都市生活的进化过程。从远古中石器时代

附庸国

在《附庸国》一书中,作者加万·麦科马克通过对战后日美关系的条分缕析认为,美国所施加的压力已经使日本逐渐按新自由主义的原则行事。布什政府要日本完全屈从美国,这是符合美国的而不是日本的国家利益的议事日程。

近代中国民间武器

以大量的史料为依据,描述了1870年代到1920年代中国民间武器的概貌,全书主要主要围绕三个方面的内容展开研究:其一,重建有关清末民国初年民间武器的基本史实,包括民间武器的种类、来源、规模及分布等;其二,探究

冷战与新中国外交的缘起

本书以冷战与新中国对外政策之间互动为基本框架,通过重点分析1949-1955年期间的一系列主要的重大事件,包括新中国对外政策的提出、中苏同盟的缘起、抗美援朝战争、援越抗法、第一次台海危机、日内瓦会议、决定研制

巴黎城市史

1789年,巴黎人口总数不足60万。然而,自复辟王朝开始,随着移民大潮汹涌而至,首都人口在一个世纪之内翻了四番。作为首都,巴黎是法国的政治与文化中心,同时,它又是法国的经济与金融中心。巴黎的权力令人不安,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