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的邀请
哲学有什么用?它在教育中应该发挥什么样的作用?我们已经习惯于认为科学能够解答我们的许多疑惑和问题,但是有些问题依然存在,因为它们不可能有一个终极的答案。它们在我们作为人的一生中始终伴随着我们,一代又一
哲学有什么用?它在教育中应该发挥什么样的作用?我们已经习惯于认为科学能够解答我们的许多疑惑和问题,但是有些问题依然存在,因为它们不可能有一个终极的答案。它们在我们作为人的一生中始终伴随着我们,一代又一
沈从文是具有世界影响的文学大师,同样也以随笔见长。他在生活中思考人生,在生命中发现真、善、美,他的随笔洋溢着幽妙舒放的意境。 本书正是其作品集。 《生命之录》收录了沈从文众多作品,并按生命波澜、传奇本事
《儒学新思》内容可分三部分:一为论述一般人还不清楚的儒家内涵,如儒家的饮馔政治学、星象政治学、历数政治学、圣典诠释学、心学与性学等。二是对儒学如何经世致用的探讨,具体评述了王船山,熊十力、梁漱溟、当代
《中国古代文学要籍精解》介绍的是文学古籍的旧注和旧评。初版的评述论析对象限定在经、史、子、集的四部书内,而没有元、明、清时期成为中国古代文学主潮的戏曲小说。这次增订,不仅增加了先秦诸子的《老子》、《墨
《戏剧范型(上中下20世纪戏剧诗学)》详细地爬梳了百年戏剧文化史、中外戏剧交流/影响史和演出史,对100年世界戏剧从戏剧文学、表导演方面做了全面系统的诗学/美学研究。不但在中国范围内填补了众多空白,在世界戏剧
本书主要收录了汪晖在近十年来发表在各重要媒体上的访谈记录,领域涉及到当下思想论争,文学潮流演变,学术体制状况等热点。特别是其在《读书》杂志担任主编的十年间,他对中国学术界诸重要问题都做出的自己独到与精
朱有燉(1379-1439)是中国15世纪最重要、最多产的剧作家,明代戏曲巨擘,先后写作了至少31部杂剧,其初刊本均保留至今。曲学大师吴梅赞誉朱有燉"气魄才力,亦不亚于关汉卿矣"。郑振铎亦称他为"伟大的作家"。朱有燉
1919年肇始的"五四"新文化运动是20世纪中国文化的象征,它与北京大学的命运密不可分,更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的重要根基。本书汇集北京大学中文系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的诸先生有关"五四"的论文凡26篇,辑为"'五四'新
《两忆集》是洪子诚、么书仪合著的回忆文集。上编为五十多年来的“北大记忆”:学生时代的校园生活、政治运动中的“革命”与“被革命”、在各自研究领域内的“衔泥垒窝”,以及数位难忘的师友的影像;下编为“东京记忆”,记录
本书主要谈的是现代中国新文学中的现实主义思潮,虽然也必然会涉及文学社团、流派、创作、批评和论争等等,但都是从思潮角度去讨论。其实这是一种思潮史的研究,中心线索很明确,但涵盖的范围可能又比较宽。在本书初
地之子,ISBN:9787301114704,作者:赵园
中国现代通俗文学在国内外有关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界已成为一门显学。范伯群主编的《中国近现代通俗文学史》在2000年出版后,接连于2003年荣获“第三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2006年中国现代文学研
《中世纪作家和作品》一书的意义并不局限于介绍中古英语文学作品。作者在对中世纪作品进行分析和介绍的同时,特别强调它们在英国文学传统上的重要地位和它们与现代文学作品之间千丝万缕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文
朱光潜是以美学的杰出贡献赢得广泛声誉的,然而他却是一位通才,不但在美学领域取得了开创性的就,也写下了脍炙人口的通俗读物,尤其是他在20世纪20年代就开始写作的知识性随笔,更是把哲理与文采结合在一起,具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