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增广贤文》
:

北京大学出版社

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

《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内容简介:“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海明威的这句话,成为了陈忠实借以阐释个人创作历程的形象概括。陈忠实认为,作家对社会、对生活的理解是一种独立的声音,是把个性蕴藏在文字里边的能力。而

别看我一时

这是一本有“干货”的励志书。书稿原有两本,分别为《别看我一时》和《且看我一世》,但经作者精益求精地修订之后,合并为一本。该书以十分凝练的文字,精彩地再现了作者六十多年来的奋斗历程。作者出身寒门,却矢志向

小麦的小人书

《小麦的小人书》是一本既有趣味,又有品质的书。小人书,就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以前风行中国大地几十年,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雅俗共赏的连环画。作者以连环画为支点,选择不同的剖面切入,深致浅出,融艺术鉴赏、

钱玄同日记(整理本)

<p>《钱玄同日记》始记于1905年12月9日,终于1939年1月14日,距其逝世仅两天,长达35年。除1911年全年阙如外,其余每年都有断续不等的记载。钱氏日记早于其他五四文化名人(如胡适始于1911年1月、鲁迅始于1912年5月

时评中国

<p>如今,自媒体风行于世,人们似乎习惯了用敲几下键盘似的快速与任性的方式来表达意见、传递情绪,理性思考日益缺位。面对纷纭世相,我们应该具有怎样的评论素养,以避免被情绪和谬误绑架,本书作者曹林用他一如既

西方哲学笔记

彰显理性的哲学写作一定是线性的吗?作者在此处展现了一种另类的哲学写作,一种作者同自己文本之间的对话。或许所谓字里行间正是意义蓬勃生发的所在,因为思想的每一时刻都处在一个放射状的树冠顶点,莫非这就是最原

海商法的精神

本书是关于海商法基本理论问题的一些研究心得。书中对海商法与民法、国际商法的关系,海商法的制度特殊性,海商法独立性将强化还是弱化等理论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讨论。书中引证了国内外最新研究资料,对我国海事法

中国文化的优良传统

《中国文化的优良传统》内容简介:既然自己几十年来经常在中国文化史的广阔天地里往来,这许多文化人对于我来说多是“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多是我生平非常钦佩而一直在学习的好榜样,那么我就应当从人民的立场出发

博物人生

本书从博物的角度阐释了中国古代“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的教育思想,介绍了普林尼、格斯纳、怀特、卢梭等开创的西式博物学。本书还结合草木这一切入点,通俗示例了公众如何参与博物学,如何使自己的日常生活更充实、更

《垂涎录》评注

《 评注》一书乃福建诗人、民俗学家萨伯森先生所撰。萨伯森先生(1898-1985)名兆桐。以字行,自号听潮子,又号爽盒,晚号爽翁。为元代蒙古族文人萨都剌之后裔,清末民国间著名海军将领萨镇冰之侄,世居福州。毕生博

临近又遥远的世界

《他者的眼光丛书•临近又遥远的世界:俄罗斯作家笔下的中国》包括了中国之谜、中国的教育和习俗、中国,一个不可思议的国家、在世界的屋檐下、暮色笼罩的皇城、符拉迪沃斯托克与辽东半岛的中国人、人与人是兄弟、碧云

儒者之维

这些文字反映记录的应当是可以称为内地新儒学的学术思考和价值立场。   虽然被激进的自由派蔑称为保守主义者,被儒学的原教旨主义者贬斥为伪儒、叛徒,但作者坚信自己带着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的理性和情感对儒学的选

最后一课

《最后一课:郑振铎随笔》是大学者随笔书系之一。卷振铎多才多艺,对中国文化艺术事业的是多方面的。他不仅是一位有远见卓识和开拓精神的事业家,也是杰出的学者和作家,他的作品至今仍在产生着影响。

你属哪座城

《你属哪座城?》内容讲述了:什么是一个人一生中最重要的决定?上哪所大学?做哪一行?跟谁过一辈子?不,最重要的是我们把家安在哪儿!因为它其实决定了生活中的其他方面,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们幸福指数的高低

真水无香

《真水无香》讲述了:散步是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行动,它的弱点是没有计划,没有系统。看重逻辑统一性的人会轻视它,讨厌它,但是西方建立逻辑学的大师亚里士多德的学派却唤做“散步学派”,可见散步和逻辑并不是绝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