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中自有强中手,莫向人前满自夸。
--《警世通言》
:

北京大学出版社

隐藏的宪法

《隐藏的宪法:林肯如何重新铸定美国民主》作者通过仔细分析亚伯拉罕·林肯的言行,成功描述了建立于美国内战基础上的新的宪法秩序。这一新的宪法秩序反映了林肯对于一些根本价值的向往,这些价值包括自由、平等、民主

淮南子考论

《淮南子》是一部在中国思想史和文化史是均有重要价值的著作。本书从文献学角度入手,将《淮南子》置于汉初文化的大背景下,全面考查其作者、产生的学术背景、思想渊源、文学成就及历代研究的状况等,考论扎实,言之

经典常谈

《经典常谈》是大师为大众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启蒙读物,它以通俗流畅的语言、卓著精湛的笔法,按照经、史、子、集的顺序,把中国经典娓娓道来,以亲切自然的风格,讲述了中国典籍的典故源流。它问世以来广为流传,是

文学史的多重面孔

在《文学史的多重面孔:八十年代文学事件再讨论》中,七位“新生代”研究者以80年代的文学热点,如“重写文学史”现象、《今天》杂志等为研究对象,以当下视角对它们进行重新分析,既揭示了自80年代以来,文学研究领域“知

现代诗的再出发

《现代诗的再出发:中国四十年代现代主义诗潮新探》在钩沉史料的基础上,结合文本、历史与理论,重探中国40年代的现代主义诗潮。通过作品解读、文学行为分析以及对物质、制度、文化、政治的考察,重构了这场文学运动

我们的师长

本书为中文系百年系庆纪念图书之一,精选41篇对北大中文系已故先生的忆念文章,或追叙为学,或描摹音容,或铺陈轶事趣闻,文笔或平实或优美,都饱含深情;配以若干老照片,更添怀念的温情。散文随笔集,文笔流畅、优

我们的五院

本书所收的大多为学生后辈记叙他们在北京大学中文系求学期间受先生教诲的文章。北京大学中文系办公室和教研室自1978年至今一直在静园五院,幽美、静雅的五院多年来一直是北京大学中文系的象征,而且明年中文系即将搬

我们的诗文

本书为北大中文系百年系庆纪念图书之一,精选了中文系师生的精彩诗文若干篇,呈现了各人除为师为学之外文采飞扬、才华横溢的一面。

我们的园地

本书是北大中文系百年系庆纪念图书之一,精选了建系以来系内主办的报纸、刊物上的优秀作品,辅以刊物介绍和书影,系统展现了师生创作园地的沿革以及精彩纷呈的文学创作。

我们的学友

本书是北大中文系百年系庆纪念图书之一,精选了中文系历届杰出系友的75篇文章,全数为约稿,或回顾就学期间往事,或忆念师长同学,或汇报个人成果感念师恩,汇编成册,以有代表性地展现系友们的学术和性情,从一个侧

新史学:自白与对话

在这本别开生面的书中,玛丽亚-露西娅·帕拉蕾丝一伯克考察了所谓“新史学”的特性。帕拉蕾丝一伯克在与九位引领了这场运动的学者的对话中,探讨了历史写作的新路径。在一系列的访谈中,阿萨·布里格斯、彼得-伯克、罗伯

真实世界的经济学

《真实世界的经济学》收集的,大部分是我1995年回国到北大任教以后为报章杂志陆续写下的文章。回头一看,时间过得很快。在《真实世界的经济学》中,收在“另眼看垄断”栏目下的文章,其实差不多都是我参加水工研究的“

超越法学的视界

《超越法学的视界》与作者已经出版的《法律人的城邦》和将要出版的《立法者的法理学》勾勒出作者思考中国宪政问题的基本轨迹和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