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恶随人作,祸福自己招。
--《增广贤文》
:

北京大学出版社

中国社会文化史读本

社会文化史强调在具体的研究实践中将社会史分析和文化史诠释结合起来。也就是说,在分析社会现象时,不能忽视相关人群对这些现象的理解或这些现象之于当事人的意义,唯有如此,社会史分析才不致死板、僵硬;在诠释文

跬步集

本书是我国印度学研究的学术小结,分中印文化对话、印度文学研究、印度文化研究三个专题,既有中国印度学泰斗季羡林的文明对话,又有印度总统等政要的激情演讲。文章涵盖中印政治、经济、哲学、艺术、文学等方面的研

上海抗战时期的话剧

《上海抗战时期的话剧》内容简介:中国学界之选择“文学史”而不是“文苑传”或“诗文评”,作为文学研究的主要体式,明显得益于西学东渐大潮。从文学观念的转变、文类位置的偏移,到教育体制的改革与课程设置的更新,“文

东正教圣像史

基督教内部分为东正教、天主教和新教三大派系。圣像是在基督教会中对基督、圣母、圣徒、天使和教会节日等画像的称呼。圣像作为东正教礼拜和神学的组成部分,在基督教文化和艺术中占有重要地位。本书是关于东正教圣像

旧邦新造

《旧邦新造:1911-1917》是一本以中国1911-1917年间的政治大转型为研究对象的宪政史著作,探讨中国在多民族王朝国家瓦解、帝国主义列强环峙、军事力量控制权高度分散化、政治精英高度分化的恶劣环境中艰难的共和建设

比较诗学结构

本书是对中西方诗学较为系统的比较研究, 分为宏观篇、微观篇和结语三部分。宏观篇集中讨论了中西方诗学的宏观结构;微观篇探讨中西方诗学的微观构造,即中西方诗学的发展中至关重要的一系列具体理论,将柏拉图和孔子

双重火焰

双重火焰,ISBN:9787301199053,作者:赵柏田 著

北宋古文运动发展史

《北宋古文运动发展史》共七章,考察了北宋时期古文运动肇端和发展的全过程,以及它与佛教、理学的关系。作者用丰富的史料和严密的论证,解决了北宋古文运动研究中许多基本理论和实践的问题。一是厘清了在“骈”与“散”

“人之子”的绝叫

《"人之子"的绝叫:《野草》与鲁迅意识特征研究》不仅是鲁迅著作中、也是中外文学史上最为殊异的文本。《"人之子"的绝叫:《野草》与鲁迅意识特征研究》以文本细读切人鲁迅藉由《野草》所构筑的一个梦境阴森、意象晦暗

当代文学的概念

《当代文学的概念》内容简介:回答六个问题,关于50—70年代的中国文学,“当代文学”的概念,当代文学的“一体化”,中国当代的“文学经典”问题,当代文学史中的“非主流”文学,当代文学史写作及相关问题的通信,文学作品

1956:百花时代

《1956:百花时代》里所要评述的,是发生于1956年的中国的文学现象。这一年及1957年上半年,在文学领域出现了一系列的变革,出现了带有新异色彩的理论主张和创作。这期间的文学运动和文学创作,曾被人称为“百花文学”

中国当代文学概说

《中国当代文学概说》由香港青文书屋初版于1997年6月。1999年,应主编“现代中国文学研究书系”的陈思和、王晓明先生之邀,作者将《概说》作了少量修订,并与另外三篇文章合在一起,编为《当代文学概说》,作为“书系”

恐惧的哲学

《恐惧的哲学》内容简介:无处不在的监控摄像机、越来越严苛的机场安检措施、传染病疫苗的各种传。言……我们每天都在见证这个社会的恐惧。新闻永远在播报:最近又有一起发生在家里的犯罪案件、恐怖主义的威胁又在上升

回望故园

《回望故园》内容简介:散步是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行动,它的弱点是没有计划,没有系统。看重逻辑统一性的人会轻视它,讨厌它,但是西方建立逻辑学的大师亚里士多德的学派却唤做“散步学派”,可见散步和逻辑并不是绝

趣味逻辑

《趣味逻辑》是为青年编写的一本形式逻辑读物。逻辑学是一门思维科学,它的研究对象是人们的思维形式及规律。在逻辑科学中,主要的有形式逻辑、辩证逻辑和数理逻辑。《趣味逻辑》讲的是形式逻辑。形式逻辑所研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