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恶随人作,祸福自己招。
--《增广贤文》
:

北京大学出版社

海路与陆路

《海路与陆路》是蒙元史、海外交通史专家刘迎胜教授近20年有关中外关系史研究成果的精选。全书分为海、陆两编。“海路编”从新的视角考察了“东洋”与“西洋”的概念,探求了郑和及其以前时代中国在西太平洋-北印度洋海域

大宪章

这是霍尔特研究英国大宪章的修订和扩展版,他把1215年的事件和大宪章本身放到12、13世纪英格兰以及欧洲法律、政治和管理的背景中进行研究。 一本杰出的著作,展现了精湛的学识以及生动的手法。主要探讨了大宪章在英

历史地理学读本

本书精选了国内外历史地理学研究的重要学术论文,作者包括谭其骧、侯仁之、史念海、斯波义信等中外著名学者。本书可供高校历史学系本科生和研究生阅读参考。

诺曼征服时期的国王与领主

是一本研究公元950年到l 086年英国土地拥有者及其联盟的著作。这是一个世俗贵族及其家族以同等的几率盛衰沉浮、不断变化的时期。这也是一个土地占有权发生令人眼花缭乱的变化的时期,土地所有者及其联盟的盏衰沉浮清

中国近代外交的形成

本书充分利用日本及中国大陆、台湾所藏档案史料,体察清末民初的时代语境,以华盛顿会议等影响深远的历史事件为案例,梳理、剖析当时外交活动的表象、特点及其本质。对晚清至民国北京政府时期外交制度的形成、外交政

历史人类学导论

写这本书的想法,是我在2001—2002学年的时候,因参与柏林科学讲座而逗留柏林期间产生的。在哈伦湖畔举行的那期讲座,气氛很是促人思考,而且富有跨学科挑战的特色。那种挑战性不仅给人带来了许多启发,而且还在理智

制度·言论·心态

所谓学术史研究,说简单点,不外“辨章学术,考镜源流”。通过评判高下、辨别良萎、叙述师承、剖析潮流,让后学了解一代学术发展的脉络与走向,鼓励和引导其尽快进入某一学术传统,免去许多暗中摸索的工夫——此乃学术史

俄罗斯文化十五讲

俄罗斯文化是俄罗斯人民创造的一种文化历史类型,由俄罗斯民族意识的独特结构所决定,它是俄罗斯人民献给人类文明的一个“成熟的果实”,以其丰富的精神内涵和独具一格的文化品位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本书作者撷取了近

国际关系史(近代卷)

《国际关系史》(近代卷)(上下)是普通高等教育“九五”国家级重点教材《国际关系史》三卷本中的一卷,即近代卷。书中系统地阐述了1640—1918年期间国际关系发展变化的新现象和新特点,国际政治舞台上资本主义势力的勃兴

简明新全球史

本书是Bentley教授《新全球史》(上下册http://www.douban.com/subject/2244551/)的简编本,将原作1200多页的篇幅压缩为700余页,结构基本保持未变,细目略有更动,不少细节有改写。 本特利的全球史观,突出了人类

中国历史地理十五讲

大地是人类生存的根基,也是人类活动的舞台,人类依托大地、利用大地、改造大地的行为,成为地理学研究的各个领域。历史地理是研究往昔的地理,《中国历史地理十五讲》涉及历史地理研究的主要领域——疆域、环境、政区

唐陵的布局

《唐陵的布局:空间与秩序》一书以唐代的政治制度史为背景,对唐代帝陵系统进行了系统研究。不仅深入探讨了唐代帝陵的分类和演变、神道石刻等的功能及其源流等重要论题,还以此为切入点,将唐代陵制与帝国统治秩序相

清季的革命团体

清季革命,始于甲午战争前后,由孙中山倡始。庚子以后,各派革命势力兴起,终汇成革命洪流。各派人士推动革命,无不以组织团体为进行之方法。孙中山于1894年在夏威夷组织兴中会,1905年在日本合各派势力组织同盟会,

近代科学为什么诞生在西方

《近代科学为什么诞生在西方(第2版)》考察了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在探讨的问题:为什么近代科学仅诞生在西方,而科学史上曾经遥遥领先的东方世界却没有孕育出近代科学?作者在法律史和欧洲12、13世纪的文化革命中找到了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