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圣空间
总序 复旦大学中华文明国际研究中心(The International Center for Studies of Chinese Civilization, ICSCC)成立于2012年3月。中心以复旦大学人文学科为平台,旨在依托本校深厚的人文学术资源,积极推进国际学术
总序 复旦大学中华文明国际研究中心(The International Center for Studies of Chinese Civilization, ICSCC)成立于2012年3月。中心以复旦大学人文学科为平台,旨在依托本校深厚的人文学术资源,积极推进国际学术
《现代性之路——英法美启蒙运动之比较》作者格特鲁德·希梅尔法 布是美国著名的女历史学家,美国保守主义历史学家中的代表性人物。启 蒙运动在西方近代史的进程中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希梅尔法布通过比较 三国启蒙运动
明初礼俗改革是中国近世文化史上影响深远的重要事件,然而由于《明史》等清修史籍对相关内容的隐没和淡化,明初这一重要的文化和社会变革,尚未引起足够的关注和重视。 朱明政权起源于被正统士大夫视为叛逆、带有浓
<p>《中国思想史(套装上中下册)》内容简介:这一卷主要讨论的是七世纪至十九世纪中国思想世界的最终确立和逐渐瓦解的过程。其实,现代中国人常常说的,也常常可以感受到的那种所谓古代中国知识、思想和信仰的传统,
《精神的年轮》内容简介:“三十年集”系列丛书的作者是一批如今活跃在学术界和文化领域的著名学者与知识分子。他们大多出生于四十年代和五十年代,对于他们而言,过去的三十年是一段重要而又特殊的生命旅程。 1977年
内 容 提 要 本书对中国占代史的概述,起自史前时期迄至清代。内容不 同于以往的社会发展史模式,而演绎出新意,即以展现中华文明 的发生、发展与演变,作为国史主线。结构不同于以往的章节目 三层框架,而分设专题
本书以个人的观察角度与理解视野,对上古到七世纪以前的中国知识、思想与信仰的历史进行历史的研究与描述。本书不仅关心古代中国精英与经典思想的发展,而且分析这些思想得以形成与确立的知识来源和终极依据,不仅描
本书是《剑桥科学史丛书》中的一种,介绍了从15世纪中叶至17世纪中叶科学革命早期的科学和医学。 人们常常根据数学和天文学这些精确学科的进步来探讨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而忽视了这一时期更加广阔的知识背景。
作为供高校历史学和其他文科基础课教学以及研究生入学考试使用的国家级规划教材,《史学导论》在论述中与当今海外各种有影响的史学流派展开积极对话,进而提出一组具有前沿性乃至原创性的学术观点,力图体现历史唯物
本书以科学史研究中的一个重大课题即科学与宗教的关系为主题,论述了在基督教文化背景下,西方近代科学自诞生以来,在其起源、发生和发展的过程中,科学的理信纸与实践同基督教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冲突。作者以精彩的、
生命是什么?“生命是活着。”“不会灭亡的,就是生命。”“凡有气的就是生命。”如果我们从中国历史与中国医学出发,什么才是真正的答案? 本书不仅探索历史上个体的生命观与身体观,同时也思考整体文化生命的不息活力,即
这本《早期制度史讲义》是亨利·萨姆纳·梅因在牛津大学的又—部讲稿,更臻成熟。其思想延续《古代法》的基本观点,主题则更为专一。《早期制度史讲义》从社会人类学的角度入手,把视野投向最原初的社会部落,考察从亲
《旧约中的民俗》共27章,第4章“大洪水”已经很长,但由于其中没有提到中国重要的洪水传说,故译者特地从三卷本里编译了一段有关内容,作为“附录一”放在正文后面,以资参考。此外,为了帮助读者阅读《旧约中的民俗》
内 容 提 要 欧文・拉铁摩尔先生是美国著名的中国问题专家,其一生富有传奇色彩:他出生在美国,童年却在中国生活,后又去欧洲度过了他的青少年时代。然而他的最终兴趣在中国,他在中国北方的边疆地区进行充满艰险的
本书论述的晚明史,起于万历元年(1573年),迄于崇祯十七年(1644年)。今有汤纲、南炳文《明史》和牟复礼(Frederick W. Mote)、崔瑞德(Denis Twitchett)《剑桥中国明代史》,以及司徒琳(Lynn H. Struve)《南明史》和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