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皆知取之为取,而莫知与之为取。
--《后汉书》
:

复旦大学出版社

易家之言

学者易中天个性鲜明,向来以说话俏皮、幽默,言辞犀利、智慧著称。在这本语录体著作《易家之言》里,文字虽简练,体量不大,但所涉话题却涵盖了阅世、做人、道德、教育、观念、制度、历史、思想、言论、方法等十个方

正义伦理与价值秩序

《正义伦理与价值秩序:古典实践哲学的思路》主要讲述了,一个国家的核心价值关涉到其公民聚集在一起共同生活的理想和目的,因而必须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落实成为共同遵循的实践原则,所以它不应该单纯作为意识

比较古典学发凡

比较的学问品质绝非意味着动辄就拿中西方经籍穿凿比附,或者在中西先贤之间善通骑驿。毋宁说,由于自晚清以来,中国文明传统一直处在西方现代文明引发的危机之中,我们如果热爱中国的古典学问,就不应该忘记它早已遍

梅罗-庞蒂历史现象学研究

本书即是复旦大学哲学系余碧平教授十二年潜心研究梅罗·庞蒂思想的成果,是国内第一部专门探讨梅罗·庞蒂历史哲学思想的学术专著。作者以全面丰富的第一手资料为基础,从理性的危机及其出路、历史的肉体和历史的超辩证

道德思想之根-牟宗三对康德智性直观的中国化阐释研究

牟宗三是中国现代颇具原创性和思辨色彩的哲学家,其思想以博大精深、晦涩难懂著称,研究起来难度很大。殷小勇博士在复旦攻博期间,其学术研究的方向是中国近现代哲学,他一直关注现代新儒家这位主要代表人物的思想研

拯救正义与平等

本书中主要论述了平等主义的论题。不同于罗尔斯的理论,科恩提出并论证了分配正义不能容纳“深层的不平等”。通过对罗尔斯的正义理论进行系统而深入的批判,科恩认为分配正义问题的出现不仅缘起于国家利益,也缘起于民

审美与救赎

从形式上来看,孙斌编著的《审美与救赎:从德国浪漫派到T·W·阿多诺》是一个断代史意义上的研究,即考察德国哲学从早期浪漫派到阿多诺的一个发展。这个考察的主题就是审美与救赎。之所以以此为主题,当然与浪漫派对于

符号透视

在传播学研究中,有关传播符号的探讨不仅孕育了一系列重大的理论突破,而且形成了一整套透视传播意蕴的学术思想,从而在一个重要方面为传播学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丰富的滋养与科学的方法。 本书是国内第一部从传

苏格拉底的敬神——柏拉图《游叙弗伦》疏解

著名的希腊宗教学者布克特教授曾这样说:“自从柏拉图并经由柏拉图,希腊的古代信仰变得与之前有了本质性的不同。”这个说法,其实涉及了三方面的问题:古代信仰原先状况如何?这一转变何以必要?这一转变归向何方?《游

上帝之城

《上帝之城》不仅是圣奥古斯丁的杰作之一,而且同《忏悔录》一样,在世界所有文献中占有经典地位。要分析这部巨著的内容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尽管全书有一种整体规划,但其风格的鲜明特点却是很多离题的发挥。写这

西方马克思主义前沿问题二十讲

《西方马克思主义前沿问题20讲》作者一改通常那种按照学派、人物、著作人手进行研究和写作的方法,而是以问题为切入口,在浩如烟海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观点中,紧紧抓住一个个确实有重大创见,并有着重大现实意义

人生哲学

第一章“文化的人生”,试图把人看成文化的作品,把人生看作文化的人生。作者认为,文化是人的本性的自我开展,它反映了人不断自我解放的历程。作为生活的表达,文化不但映照着人的形象,而且塑造着、丰富着人生。 第

南怀瑾著作珍藏本(第4卷)

去秋今春,两度应刘白如先生之约,在政大教育研究所讲述道佛两家学术思想与中国文化。初拟以最短时间,有限范围毕其事。敦知言难局约,根触多端,繁芜散漫不得中止。两次讲辞之半,又经《大华晚报》披露,致使爱憎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