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哲学系1952年
1952年全国施行院系调整,这一独特的历史机遇,造成了北大哲学系最辉煌而奇异的景观。解放前散存在全国各大学——清华、燕京、辅仁、中法、中央、中山、武汉大学——的著名哲学家,都被调集到北大哲学系,由此形成前所未
1952年全国施行院系调整,这一独特的历史机遇,造成了北大哲学系最辉煌而奇异的景观。解放前散存在全国各大学——清华、燕京、辅仁、中法、中央、中山、武汉大学——的著名哲学家,都被调集到北大哲学系,由此形成前所未
本书全面、深刻地阐述了欧洲(西欧)中世纪直到近代的史学史。是作者在大学授课的讲稿汇编而成。全书分为29讲。该书是前苏联历史学家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研究中世纪史学史的开创性著作。主要对从奥古斯丁起,一
本书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中外关系史主办的一本学术论文集,收录中外关系史研究论文12篇,集中论述了古代中外关系中经济文化交流。本辑重点收录了内陆欧亚史、地中海中国关系史、环太平洋史三方面的论文,主要
本书收录了申万里教授2002—2008年有关元史研究的代表性论文,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元代教育研究,关注文庙祭祀、儒士游学、学校管理系统等问题;元代士人研究,探讨宋元更替之际士人的处境与社会角色的转变、士人
本书主要取材于山西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多年搜集的农村基层档案,结合相关文件、报纸,时间为序,事件为类,从海量文献中选取精华,以典型材料反映山西农村在集体化时代基层社会变迁的历史。
本书为庆祝中山大学成立90周年而编纂,不以常见的年谱、通史、名人掌故、散文随笔等形式呈现,而是另辟蹊径,以教育史与学术史为视角,广泛钩稽史料,收集深度研究中山大学校史、学科建设、学人成就的文献,共80多篇
《20世纪中国史学编年》总四册,分1900~1949和1950~2000两部,按年份顺序撰稿,便于搜索与记忆。全套近200万字,将20世纪中国史学之重大事件与重要著述,堪称百年史学之“历史回顾”、“世纪盘点”。 《20世纪中国史学
本书包括了熊彼特于1910-1950 年间在一些特定时刻(其中某位经济学家逝世之时或某些纪念日,关于马克思的那一篇除外)为几家经济学杂志所撰写的对十位著名经济学家的理论及其贡献的评述性文章。这十位著名经济学家包
本书所选稿件均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研究人员的最新研究成果,是历史所科研人员研究水平的集中体现,学术意义突出。
本书被评价为当今关于现代性和后现代性争论中有关时间哲学的一部重要著作。作者颠倒了传统的亚里士多德式的通过变化来理解时间的路径,而是反过来,通过时间来理解变化,将“现代性”、“后现代性”、“传统”等概念作为历
《民俗学的历史、理论与方法(全2册)》的主题为“民俗学的历史、理论与方法”,旨在较为集中地介绍中国及各主要国家民俗学的发展历程及其基本的学术概念和理论、学术传统和流派、研究的方法和技术等。编者假定的读者群
《中国古代农业》讲古代农业,中国古代农业的特点是什么呢?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这就是:多元交汇,精耕细作。它是中国古代农业强大生命力的来源,而中国古代农业的这种强大生命力,正是中华文化得以持续发展的最深
《中国古代的家》主要讲述了:有的外国学者把中国人称做历史的民族。可是就是这么一门、渊源悠久、根柢深厚的学问,在近若千年竟遭遇到种种的障碍和曲折,“史学危机”之说在高校里和社会上却很流行。历史学怎样适应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