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研究(第19辑)

作者简介:
陶东风,男,1959年生于浙江。1991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为首都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中心兼职研究员,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专职研究员、兼职博士生导师,中南大学文学院特聘教授。《文化研究》丛刊主编。
周宪,男,1954年生于江苏南京。1982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学士;198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美学专业,获哲学硕士;1988年毕业于南京大学中文戏剧学专业,文学博士。现任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大学校长助理,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级研究院院长。教育部中文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中华美学学会常务理事,江苏省美学学会会长,江苏省比较文学学会常务副会长。主要学术兴趣集中在美学、文艺学和文化研究等方面。曾赴韩国、新加坡等国讲学,赴意大利合作研究。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理事,教育部文科研究基地“文艺学研究中心” (北京师范大学)学术委员。主要学术兴趣集中在文化研究,美学和文艺学研究等方面。
胡疆锋,男,1973年7月生于新疆。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先后在新疆喀什师范学院、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学习,文艺学博士,曾在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后流动站工作,2009年6月被聘为副教授,2009年7月至今在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工作,2010年1月被评为硕士生导师。
周计武,男,1977年3月生,江苏睢宁人。现为南京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1999年毕业于徐州师范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学士;2002年毕业于徐州师范大学中文系文艺学专业,获文学硕士;2005年毕业于南京大学中文系文艺学专业,获文学博士。
目录:
专题一 微文化研究
腐女“腐”男:跨国文化流动中的耽美、腐文化与男性气质的再造
网络恶搞配音
萌:微时代的审美经验
微文化的五副面孔
社交网络中的图像驱动文化——以Instagram和Snapchat为例
反恐意识形态与粉飞客文化的耦合——以迷你剧《神探夏洛克》为例
专题二 网络谣言研究
谣言、信任与公民社会:集体记忆与判断的文化
网络公共事件中的谣言与情感动员——“李刚门”事件的再分析
网络谣言的概念、标准与成因
谣言的生成机理、传播机制与应对路径分析
网络公共事件的话语建构和意义框定——以“宜黄拆迁事件”为例
专题三 霍尔研究
主持人语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