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
: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贾平凹谈人生

人生是永恒的话题,作为中国文坛最有影响力的作家,该书以对话访谈的形式,全面回顾了贾平凹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他对人生的感悟,对事业的追求,对成功的喜悦,对失败的总结……谈到苦难的农村生活、他反对的“食不厌精”

再穷也要去旅行

《再穷也要去旅行》中,一个喜欢独自上路的马来西亚女孩与读者分享旅行的快乐经历和心情。背包式的旅行有更多的惊喜和冒险,同时也有机会接触当地的人,对当地的文化及风俗可以有更进一步的了解。后来,旅行的日子久

2003年《收获》中短篇小说精选

本书为《收获》2003年度中短篇小说精选,收录了两部短篇,六部中篇。 莫言在《木匠与狗》中,通过这个寂寞的乡村中一个不断被改写的“传奇”,讲述了“弱者”的生命尊严不可忽视;在迟子建的《一匹马两个人》中,一

我们拿爱情没办法

本书是“金收获丛书”之一。本书由中国纯文学杂志《收获》的对话栏目结集而成,收录了该专栏历时两年共计十二篇对谈录――二十一岁就瘫痪的史铁生感恩残疾带给他的生死感悟;决定参加网恋的林白特别渴望创作情色长篇小说

贾平凹中篇小说选

贾平凹 (1952~) 当代作家,原名贾平娃。陕西丹凤人。1975年西北大学中文系毕业后任陕西人出版社文艺编辑、《长安》文学月刊编辑。1982年后从事专业创作。任中国作家协理事、作协陕西分会副主席等职。著有小

莫言中篇小说选

莫言,山东高密人,1955年生。出身于农民家庭,小学未毕业即辍学,在农村劳动多年,期间曾经到棉花加工厂做过临时工。1976年2月应征入伍,在部队历任战士、班长、教员、干事、创作员等职。1997年转业到报社工作。先

对话与融合

本书作者通过分析程抱一的两部法文小说《天一言》与《此情可待》所处的时代背景与文化氛围,探讨小说的历史语境与创作意图、小说中的叙事策略、小说中蕴涵的多元主题,揭示了两部小说与传统欧洲小说模式之间的关系,

城市的胜利

城市是诞生奇迹之所 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与最美好的希望 是最健康、最绿色、最富裕、最宜居的地方 如果你热爱自然,请搬到摩天大楼里;如果你热爱地球,请搬到城市里。 芝加哥大学博士、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当代顶尖

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个人乌托邦倾向

也许,爱尔兰诗人叶芝(William Butler Yeats,1865-1939)比里尔克要幸运的多(就个人的心理体验而言),里尔克尽管常常会进入奥尔甫斯的歌声与“天使”的境界,但那种处于“转化”中的领悟并不太牢靠,逝性的世界会处

张承志中篇小说选

<div class=bbcontent>中篇小说的发展与鼎盛是新时期文学的一条线索。当众多作家青睐创作长篇小说而怠慢短篇小说时,认识中篇小说这一文体在小说中的独特价值是件有意义的事。编辑“新经典文库”之中篇小说系列,便是

卡耐基口才训练

《卡耐基口才训练》在1913年,一场成人教育运动席卷了美国,在这场教育运动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戴尔•卡耐基的影响力,他倾听并评点了无数的成人讲演,比任何人都要多。他曾经评点了1 50,000个演讲。如果这个庞大的

利维坦的客户

为作者长期进行诗歌创作的精选集,含长诗十四首,具有强烈的个人风格和语言特色,以对语言哲学和科学哲学的思辨、经典文化意向的语境重置,为写作的动力来源,风格华丽多变,想像丰富奇诡,哲思深入,角度独特。

陈乃文诗文集

《陈乃文诗文集》是著名诗人、词人,上海文史馆馆员陈乃文(蕙风楼主)作品集。收入陈乃文的诗词集《鸣鸾集》、《蕙风楼烬余草》,小说集《我们的证人》,并收入整理者在《持志大学年刊》、《万象》等刊物上辑录的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