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近代化的东方对话
19世纪60年代,中日两国分别以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为契机,几乎同时迈开了近代化的艰难步伐。 作者在本书中,通过社会结构、器物文明、制度文明和思想意识四大方面,比较了两者的异同。 近代化是一个漫长的、不以人
19世纪60年代,中日两国分别以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为契机,几乎同时迈开了近代化的艰难步伐。 作者在本书中,通过社会结构、器物文明、制度文明和思想意识四大方面,比较了两者的异同。 近代化是一个漫长的、不以人
顾颉刚先生是我国著名史学家、“古史文辨学派”的创始者,他为中国古史研究从传统的霾雾中解放出来,从而使古史资料的批判和利用起了根本性的变化。在长达60多年的研究生涯中,他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本书选辑了作者在上
按传统学术观点,晚清商来立法之前中国没有商法。根据清代工商业碑刻资料的记载,清代商业社会各行各业都制定有一些规则和制度,与欧洲中世纪商人习惯法的内容非常相似。这些规则与制定法中有关商事方面的规范共同构
全书共六章:研究的发展历程、研究的资金与机构、研究的学派及代表人物与发展趋势、研究的理论与模式、研究中国近现代史著作略评等。
《中央苏区军事史》内容简介:中国共产党领导开辟、建立中央苏区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十年革命斗争史,主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十年革命武装斗争史。它伴随着中央苏区奠基开创、初步形成、正式建立、鼎盛发展、最终
《1937-1945国家意识形态与国统区戏剧运动》重点考察抗战时期戏剧运动与国家意识形态的互动关系,即国家意识形态以何种方式规范、制约或推动着戏剧运动的发展,戏剧运动如何阐释、支撑或偏离了意识形态的要求,同时
传播朱子家礼,宣讲太祖圣谕,是明朝在地方推行的最主要的两种社会礼教形式,显示出“礼治”始终是王朝政治的一个核心理念和受到特别强调的社会治理方式。家礼是王朝政治文化的一部分,明朝为了推广家礼,建立起多渠道
《明代国家祭祀制度研究》从整体上把握明代国家祭祀体系,系统梳理和考察了明代国家祭祀体系的制度设置、机构管理、仪式规范、组成要素、信仰内涵及其现世功用等相关问题,全面展现了明代国家祭祀体系的总体结构和运
《西天佛子源流录》是明代藏族高僧班丹扎释的传记,洋细记载了班丹扎释的身世和主要经历,其中有关明代中央政府与西藏地方的政治和文化关系的记载,充分显示了明代中央政府在西藏的主权地位。张润平、苏航、罗炤编著
王涛编著的《唐宋时期城市保护神研究——以毗沙门天王和城隍神为中心》主要探讨了毗沙门天王与城隍神在唐宋时期的发展、流变过程。《唐宋时期城市保护神研究——以毗沙门天王和城隍神为中心》以中国古代城市保护神的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