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增广贤文》
: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自建城以来

《自建城以来(第1到10卷选段)》内容简介:尼布尔(Niebuhr)认为,在联盟和自治市的逻辑之间存在着实质的延续性。蒙森,这位罗马共和国的国家性质最主要的理论家在当代学说中提出了相反的观点。李维的作品有助于理解

恐怖的法官

《恐怖的法官纳粹时期的司法》是战后德国第一部全面深入探讨和批判纳粹时代的司法理论与实践的著作。作者英戈.穆勒以翔实的史实为依据,大胆地探究了第三帝国时期德国司法系统(尤其是法院)对纳粹罪行所应承担的责

希腊罗马古代社会研究

精神生活乃人类不可或缺之生活内容,某种程度上讲,较之物质生活似更为重要。因为物质需要的满足可通过努力从外界获得,且多与寡并非生活幸福的决定因素;而人类精神必寻得寄托之所,方能感到安定、满足与幸福。由此

英国普通法的诞生

本书以欧洲法律制度的总体发展为背景,对普通法在盎格鲁诺曼英格兰的出现提出了一种颇具挑战性的解释。作者开篇即详细地讨论了统一的中央王室法庭及其所实施的普通法的产生和发展,然后又探讨了12世纪英格兰令状制度

建国之父的失败

1800年美国总统大选,就在费城宪法墨迹未干之际,美国宪法却走向了崩溃的边缘。在这本基于七年之久档案研究的宪法史新著中,布鲁斯·阿克曼教授讲述一个有关美国建国、总统制和司法审查的新故事。制宪者们设计出的是

建国之惑

本书是从政治学角度对近现代留学精英建国理念的批判之作。 本书作者选取留学西方六大国(英法美德俄日)的留学精英,及其思想进行批判,寻求西学与本土化的调和之路。 留学精英对国家建构发挥的积极作用,长期成为论

铁面急先锋

公元514年到755年,是从北魏到盛唐的一段历史。它的起点是尚书三公郎崔纂发动的一场司法改革运动,从此大理寺不再拥有终审定谳的权力;而它的终点则是被称为“中国盛衰之交”的“安史之乱”,唐帝国从此盛极转衰。作为一

中国法律思想史

《中国法律思想史》一书有几大特点,这几个特点正好标明学科体系的确立。 第一,该书体系宏大,纵览回顾了自殷周至清末中国传统法律思想的发展演变全过程,还初步回顾了清末变法以来的法律思想巨变。比起此前的几本

中世纪的法律与政治

《中世纪的法律与政治》内容简介:中世纪对于条顿各民族的发展而言,是具有奠基性意义的时代。这些民族具有相似的主要特征,但是在许多细节上却千差万别。时至今日,条顿人的影响已经超出西欧而波及重洋之外的其他大

汉穆拉比法典

从结构体系上看,爱德华兹所著《汉穆拉比法典》共五章,另有附录、法典索引和参考书目,结构排序相当规整。五章依次为:法典之发现;汉穆拉比与其统治;碑文;法典之注释;摩西法律。附录部分包括:巴比伦尼亚之衡制

近世欧洲社会政治史

《近世欧洲政治社会史(上下卷)》的篇幅很大,是著者有意要这样的。并不单是因为它所论及的时代是人类全部历史的最复杂的而又最有趣的时代,但也是因为它对于所讨论的题目都说得很详细,使大学生会觉得他是已比高等学

清国行政法

第一编:行政法大意,分为七章,依次为行政及行政法、行政机关、行政行为、生政作用、行政执行、行政监督、行政救济。本编具有阐述了有关行政法的下列基本理论问题:行政的意义及分类;行政与立法、司法的关系;行政

罗马法史

《罗马法史(2009年校订本)》显示着历史学家和哲学家的严谨精神和伟大的创造力。它朴实的历史和理论研究以并存的法律制度的多元性这个一般问题为中心,这种多元性体现着在同一体系中相互共存的社会群体和组织原则的多

清代习惯法

本书所讨论的习惯法主要 指民间自发形成的不成文规 范,它多与乡民日常生活,尤 其是经济活动和交往有关。 作者由法律社会学立场出 发,依据清代官府档案,民间 契约和民国初期的司法调查等 第一手材料,在前人已有

英国宪政史谭

《英国宪政史谭》以英国国家机构的演变为线索,展现英国宪政历史发展的基本轮廓与概貌,涉及君主政体、内阁、上议院与下议院,司法制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