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论语》
:

法学与文学之间

法学与文学之间

作者: 徐忠明

出版社: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0-1

价格: 23.00元

ISBN: 9787562019084

【🔥扫码右侧二维码】

【📱扫码极速下载】浏览器自动唤起

💎独家资源·限时共享

作者简介:

作者小传 徐忠明,男,1960年 12月生,原籍上海市川沙 县。10岁始读小学,发蒙 晚甚;1984年于上海华东 政法学院毕业,获法学学 士学位;1989年于广州中 山大学法律学系中国法 制史专业研究生毕业,获 法学硕士学位,现为中山 大学法律学系副教授。主 要学术研究领域为法律 史和比较法。发表学术论 文40余篇,著有《传统与 现代:中国法律精神》(与 任强合著,即出)。

内容简介:

《法学与文学之间》取名为《法学与文学之间》,用意在于里面收录的文字分为两部分:一是研究中国古典文学作品的法律问题,这是命名的基本理由;二是研究中国古今法律中的一些问题,可以归入法学这个名目。

目录:

目录 总序 自序 第一编 古典文学与法律文学 包公杂剧与元代法律文化的初步研究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视野中的清官司法 《窦娥冤》与元代法制的若干问题试析 《金瓶梅》“公案”与明代刑事诉讼制度初探 从明清小说看中国古人的诉讼观念 《活地狱》与晚清州县司法研究 《金瓶梅》反映的明代经济法制释论 古代希腊法律文化视野中的《安提戈涅》 第二编 法律传统与现代变迁 皋陶与“法”考论 “件作”源流考证 与《罗马法与中国古代契约法》作者商榷 国家与社会:汉代“独尊儒术”及其对当代法制 建设的启示 关于唐代法律体系研究的述评及其他 中华法系研究的再思 从比较法律文化看法律移植 晚清法制改革引出的两点思考 中西比较:市民社会与现代法制的成因 西方市民社会与现代法制建设及启示 中国市场经济法制建设的目标与途径 后记

相关推荐

追问
2025-03-04 9.3k
长安的荔枝
2025-03-05 4.8k

评论

2024-06-01 21:53:12
知书达理发表
《法学与文学之间》是一部妙趣横生的著作,将法律与文学这两个看似截然不同的领域巧妙结合。徐忠明教授以其深厚的学识和渊博的眼光,从古典文学作品中发掘出法律元素,再从法律中透视文学作品的内涵,为读者呈现出一场思想盛宴。
2024-06-01 21:53:12
爱书人发表
这本书的内容十分丰富,既有对古典文学作品中法律问题的探讨,也有对中国古今法律的深入研究。每篇文章都发人深省,让我对法学和文学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作者的文笔清晰流畅,夹叙夹议,引经据典,读来令人赏心悦目。
2024-06-01 21:53:12
书迷发表
《法学与文学之间》是一本开拓视野的佳作。它打破了传统学科的界限,通过对中西文学和法律的比较,让我们看到法律与文学在人类文化中的共通性和差异性。读这本书,不仅可以增长知识,还能启发我们的思考,是一本值得反复品读的好书。
2024-06-01 21:53:12
文青发表
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将法律与文学这两门看似毫无关联的学科联系在了一起。徐忠明教授以细腻的笔触和深厚的功底,勾勒出法律与文学的交汇之处,让我们领略到两种不同文化形式的魅力。读罢此书,令人回味无穷。
2024-06-01 21:53:12
理科生发表
虽然我不是文学专业人士,但《法学与文学之间》仍然带给我许多启发。作者通过对法律条文的解读和文学作品的分析,让我看到法律与文学之间的共性,理解了法律的社会性和文学的真实性。是一本极具思想性和学术性的著作。
登录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