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通史(1-10卷)
《中华通史》是台湾著名学者陈致平先生以一人之力完成的一部颇具特色的史学巨著,自一九七四年至一九七九年出齐全部十二册,很快又再版、三版,深受读者好评。本书即以修订本的十二册合并为十册,介绍给大陆读者。
《中华通史》是台湾著名学者陈致平先生以一人之力完成的一部颇具特色的史学巨著,自一九七四年至一九七九年出齐全部十二册,很快又再版、三版,深受读者好评。本书即以修订本的十二册合并为十册,介绍给大陆读者。
十九世纪90年代的最后五年,丧权辱国的现状极大挫伤了底层民众的民族自尊心,而外国传教士们种种与传统民俗相悖的活动让民众的屈辱转化为一场史无前例的排外运动。义和团运动在1899年至1900年突然爆发,并以惊人的速
文字狱,作为一种特别的“牢狱”,在中国蔓延了两千年,为害甚烈,影响深远。本书通过系列文字冤案的演义和分析,揭露了从先秦至民初历代帝王、佞臣以及知识分子的政治文化心理。论从史出,时作褒贬,别具风味。
甲午惨败,洋务派李鸿章失势,变法派康有为上位,然而变法图强最终以宫廷政变收场,学习西方的初衷不知不觉沦为了野心家的工具——¬改革是共识,是晚清最大的利益蛋糕,更是派别政治的决斗场,无论是慈禧太后、保皇党
中世纪末的欧洲是怎样令人折服地赶上了文明程度远远领先于自己的亚洲?维姆·布洛克曼和彼得·霍彭布劳沃指出:其中一个最关键的因素在于,随着罗马帝国的衰亡,导致了欧洲后来始终无法摆脱的极端政治破碎局面,而它恰
写中国古代历史,不再以“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分期,而是将五千年文明分为远古、上古、中古、近古四个时段,而且这四个时段之间的分界亦背于常理。对一部中国历史的理解,理论之源既不在以往学界所奉行的“经济决定
这是盛唐前夜最混乱的十年,韦后、上官婉儿干政,七公主开府,女巫犹可弄权,朝堂混沌。武氏孤女凌波的锦瑟华年,便绽放在这个灿烂而又阴险,激情而又无耻的年代。她见证了女人天下的鼎盛到末路,见证了传说的开始和
笞杖亚文化,是指因笞杖刑罚存在而起并与之共生的文化总合。它以笞杖刑罚为内容核心,涉及笞杖刑罚的物质层、制度层及价值观念等诸多层面。本书作者以施打部位——臀部为发端,以此为论述中心,探究笞杖刑罚产生、存在
“发现”希腊,与欧洲自我意识形成中的一个转折点直接相连。这是娜希亚·雅克瓦基所著的《欧洲由希腊走来(欧洲自我意识的转折点17至18世纪)》的核心观念。这是发生在整个欧洲的一次转变,摆脱了原有传统和象征指代,是
20世纪20年代,俄国著名的索洛维茨修道院被国家政治保卫局改造成了苏联乃至世界上第一座集中营,掀开苏联历史最黑暗的一页。索洛维茨集中营作为斯大林时代古拉格群岛的先锋试验场,在存续的十余年时间里,实战演练了
《替古人担忧》是一本作者以“讲古”的形式评说古人、古文、古事的散笔杂文集。内容不似历史研究般古板、沉闷,也不像“戏说”“大话”那样凭空臆造,形式有如闲聊,却也有理有据,兼有士人讲古的功能性和民间讲古的故事性
不管是就纯粹的影像成就而言,还是着眼于对纪实摄影的历史贡献,沙飞迄今依然还是一个被谈论得太少的人物。自从1950年,这名年仅38岁的摄影艺术家以异乎寻常的悲剧方式终结了自己的生命连同创作生涯时,其具有划时代
本书从人类生活的初期印记、西亚北非文明的发端到二战后冷战局面的结束,新格局的建立叙述了整个人类六千年来的文明历程。 一本世界文明史,上下几千年,纵横全世界,厚厚两大卷,一百多万字,作者却仅仅是一个人,
世界史记载的世界,是一个不完全的世界,二十四史记载的中国,是一个不完全的中国。 就像花卉中有野花和家花一样,人类文化也是有“野性”与“驯性”之分的。二十四史记载的基本上是在温室效应下豢养长大的、以封建礼制
布尔乔亚饮食是享乐,是品味。它已经成为法国最具价值的民族文化之一。21世纪的今天,人们仍然像布尔乔亚一样饮食,在布尔乔亚浇铸的模式里品味生活的情趣。本书梳理从中世纪至今布尔乔亚饮食的每一细节,重构法国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