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关于死亡还是爱情

作者简介:
斯韦特兰娜·亚历山德罗夫娜·阿列克谢耶维奇 Svetlana Alexandravna Alexievich 白俄罗斯作家,1948年生于乌克兰,毕业于明斯克大学新闻学系。她用与当事人访谈的方式写作纪实文学,记录了二次世界大战、阿富汗战争、苏联解体、切尔诺贝利事故等人类历史上重大的事件。 她曾多次获奖,包括瑞典笔会奖(1996)、德国莱比锡图书奖(1998)、法国“世界见证人”奖(1999)、美国国家书评人奖(2005)、德国书业和平奖(2013)等。因为独立报导和批判风格,她的独立新闻活动曾受到政府限制,代表作《锌皮娃娃兵》曾被列为禁书。1992年,她在政治法庭接受审判,后因国际人权观察组织的抗议而中止。她还曾被指控为中情局工作,电话遭到窃听,不能公开露面。2000年,她受到国际避难城市联盟的协助迁居巴黎,2011年回明斯克居住。 2013年,她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入围最终决选名单。目前她的作品已在19国出版,并创作有21部记录片脚本和3部戏剧(曾在法国、德国、保加利亚演出)。
内容简介:
★当代世界文坛最不可忽视的作家 ★入围2013年诺贝尔文学奖最终决选 ★曾获瑞典笔会奖(1996)、德国莱比锡图书奖(1998)、法国“世界见证人”奖(1999)、美国国家书评人奖(2005)、德国书业和平奖(2013) ★当代罕见的纪实文学经典,人类史上最浩大的科技悲剧 ★每一页,都是奇异而残忍的故事——经历过这种事,我们如何相爱? ★《纽约时报》——每一页都是奇异而残忍的故事,就像那些残留在幸存者身上的辐射。 ★《伦敦时报》——如同古希腊悲剧表演的合唱团,本书收录了众人的心声。短期之内,我们恐怕不会再有机会读到这般真实记录愤怒、愚昧、英勇和伤亡的文字。 ★《每日电讯报》——从受访者的独白中,阿列克谢耶维奇创造了这样一种历史:无论离这些事件有多远,读者都能感同身受,如有切肤之痛。读完这本书,我才知道切尔诺贝利是欧洲的一场海啸,这场海啸不仅是由我们人类所造成的,而且还永无止尽。如果你对未来抱有好奇心,我强烈推荐这本书。书中的切尔诺贝利是个充满极端与未知的地方,一个现代科技发展造就的戏剧世界。 ★《出版人周刊》——口语叙述的历史在脑海中挥之不去,充斥着面对命运时的无奈、艰苦卓绝的勇气,以及浓厚的黑色幽默……如同不可磨灭的X光透视着俄国人的灵魂。 ★《国家》杂志——阿列克谢耶维奇的这本杰出著作,忠实地记录着她那些白俄罗斯同胞的生命与死亡。本书终于将在美国上架……这是无与伦比的见证。 ★《书目杂志》——书中记录着受污染的世界里骇人的生活。这些典型的故事分别传达出不同的声音:愤怒、恐惧、无知、艰苦、英勇、同情和爱。阿列克谢耶维奇冒着损害健康的风险,深入前线收集这些见证,把故事转化成令人难忘的精辟著作,我们只能期盼书中的灾难不会重现。
目录:
【历史背景】 001 【序 幕】 孤单的人声 006 【第一部/死亡之地】 我们为什么记得 026 和活人、死人聊些什么 029 一生写在门上的人 036 回来的人 039 辐射长什么样 054 没有歌词的歌 058 三段关于家园的独白 059 祈祷时才真切展现自己的灵魂 069 士兵合唱曲 072 【第二部/活人的土地】 古老的预言 092 月光下的风景 096 耶稣死亡时牙痛的人 098 关于一颗子弹的三段独白 104 生活中为何不能没有契诃夫和托尔斯泰 112 战争电影 117 大叫 126 新国度 128 书写切尔诺贝利 137 谎言和真相 144 人民的声音 155 【第三部/出人意料的哀伤】 我们不知道的事:死亡能有多美 168 铲子和原子 172 测量 180 可怕的事总是悄悄发生 183 答案 191 回忆 194 对物理学的热爱 197 昂贵的萨拉米香肠 203 自由与梦想平凡地死去 206 死亡的阴影 213 畸形的婴儿 219 政策 222 苏联政府护卫者的独白 228 指示 230 人竟然可以拥有无尽的权力来支配他人 234 我们为什么爱切尔诺贝利 242 儿童的声音 247 孤寂的声音 253 后记 269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