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中庸》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淮北的盛衰

本书选取在中国历史上曾扮演过重要角色的淮北地区为研究对象,从经济发展水平、水利事业兴废、自然灾害、战乱和移民等方面,探讨了古代淮北经济的盛衰轨迹及其原因。本书认为:淮北经济在北宋之前,虽有时发展速度放

国家与牺牲

日本“靖国神社”供奉着自明治维新以来250万军人,包括日本在历次对外侵略战争中死亡的军人及二战中甲级战犯的灵位。在日本,“靖国”问题是与其近代历史相关的国家与国民“为国牺牲”的关系问题。特别自日本一些政要参拜“

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全三卷)

《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共3册)》是由已故著名经济学家许涤新担纲完成的一部重要的、填补空白的巨著。 这部巨著以大量的中国资本主义发生发展的真实史料,阐析和揭示了中国资本主义发生发展的真实历程。不仅向世人昭示

清代满汉关系研究

在清代268年历史中,满汉关系始终是影响社会发展的一条重要线索。本书是学术界有关清代满汉关系的第一部学术论集,内容围绕不同时期满汉关系或满汉关系的不同侧面(如军事关系、政治关系、经济关系、社会关系、文化

二二八事件研究

台湾光复初期,社会剧烈转型,两个疏离了五十年的群体,走到一起,碰撞难以避免。在政治权利与经济资源重新分配的过程中,统治者与被统治者、官与民的斗争,沿着省籍边界展开。二二八事件是台湾民众自发的省政改革运

西夏文教程

本书概括介绍了西夏历史和西夏文文献,主要论述了西夏文字构造、西夏语音、词汇、语法,并解读各种类型的西夏文文献。其中有大量的例字、例词和例句以及大量文献图版。本书稿是作者集50年西夏文学习、研究的积累,并

现代世界体系(第一卷)

《现代世界体系》第一卷覆盖延长的16世纪,讲述现代世界体系的形成、以及它的一些基本经济和政治制度创立的历史。在新增的2011年版序言中,沃勒斯坦梳理了《现代世界体系》的写作背景,并对“世界体系”理论迄今遭遇的

苏联大清洗内幕

1987年以来,苏联报刊十分活跃,发表了许多历史反思的文章、揭露历史问题的资料。 他们发表自己的看法,披露自己知道的事实,对当事人或知情人进行专访,回忆自己切身的经历,公布鲜为人知的档案资料,对不同观点进

中国政治制度通史

白钢编著的《中国政治制度通史》突破了传统研究观念与模式,开创了在对国家结构形式深人研究的基础上,着力于元首制度、中央决策体制和政体运行机制的探索的新体系,把政治制度史从陈旧的官制史窠臼中解脱出来。《中

战时中国的社会与文化

《战时中国的社会与文化》是本计划的第三个专题。参加者有中国大陆的桑兵、高华、黄道炫、汪朝光、江沛、金以林及台湾的张建俅、洪秋芬,日本的土田哲夫、内田知行,伊香俊哉,美国的何福德、索非亚?李等,他们分别

百代盛衰—日本皇室

本书以时间为经,以历代显赫天皇为纬,描绘了日本皇室盛衰沉浮的历史画卷。你可以看到以日本皇室为中心,充满戏剧性、蕴涵着刀光剑影的历史事件和千古风流人物。

战国说客双雄

《战国说客双雄》:长久以来,人们大都根据《史记》和《战国策》对张仪和苏秦进行评述,且负面评价居多。姜安教授却发现,《史记》和《战国策》的记载存在些许矛盾与疏漏,这直接影响到后人对张仪和苏秦二人的评判。

从“休克”到重建

《从"休克"到重建:东欧的社会转型与全球化·欧洲化》作为中东欧历史和前景的一个概览,乃是以多元的综合视角分析近15年来东欧转制和欧洲一体化影响的首部著作,深入研讨了这些国家不同部门的各种公共政策,中肯地评述

居安思危

本书简明叙述了苏共兴衰的历史轨迹,并从苏共基本理论与指导方针,意识形态工作,党风建设,组织路线,领导集团,应对西方世界西化、分化的战略几方面阐述本书的核心论点,即苏共的蜕化变质是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

中国近代思想史论

本书就中国近代思潮之涌动,推考展现于近代知识分子中之面面反应与理解。分别论及:醒觉意识,思潮动向,时代变局之认识,国际观念、商战观念,中国名称溯源,以至民族主义思潮。皆据广泛直接史料,建立各个思想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