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皆知取之为取,而莫知与之为取。
--《后汉书》
:

大象出版社

后帖木儿时代

《后帖木儿时代:全球帝国的兴与衰(1400-2000)》的核心是各种关系的戏剧性的转移和不可预知的变化的故事,这些关系存在于西方、各国政府与伊斯兰世界的帝国和东亚伟大的文明社会之间。它建构了历史的观点,在其中我们

耶路撒冷史

Historiaierosolimitana),由亚琛的阿尔伯特著成,共12卷,记述了第一次十字军战争及拉丁东方最初20年的历史。所谓第一次十字军战争,始于乌尔班二世克勒芒会议首倡,是西欧军事贵族集团持“收复主的圣墓,支援基督

希腊罗马世界的生活与思想

《希腊罗马世界的生活与思想》出版于1940年,后经四次再版,时至今日仍是许多西方学者推荐给学生的重要读物,影响深远,堪称经典。两位作者M.J.卡里、T.J.哈阿霍夫相信,从广阔视角来看,希腊文化和罗马文化的相似性

拉班·扫马和马克西行记

拉班·扫马是中古时期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人物,是中国人最早游历中亚和西方并在历史上产生重要影响的人物,被誉为“中国的马可·波罗”。该书是大陆单独出版的拉班·扫马传记,对我们了解早期“中学西传”有重要的意义。

战史

《战史(套装上下册)》记载了波斯战争、汪达尔战争和哥特战争这三件决定东罗马帝国历史进程的大事,而且比较全面地记录了东罗马时代的欧洲地中海世界和西亚的民族风土,使很多几乎湮没无闻的历史记忆重现在读者眼前。

从部落到帝国

内容简介: 《从部落到帝国——原始社会和古代东方的社会组织》由一位社会学家与一位历史学家合著。本书探讨了近东社会组织从氏族到部落,进而到王国,最后发展到帝国的演变过程,给人一种新奇感,令读者感受到了学科

大秦国全录

《大秦国全录》讲述了:德人夏德于1885年所著《大秦国全录》或称《中国与罗马东部》一书是中西交通史的名著。他以我们习见的中国史料,来考证古代大秦与我国的关系,且指出大秦即罗马东部,亦即包括叙利亚、埃及和小

暴力的衰落

在这本生动又宏大的作品《暴力的衰落》中,詹姆斯•希恩记录了欧洲史上也许最剧烈的一次变迁的前因后果:从一片破碎的战场到一个和平繁荣的社会。战争曾定义了欧洲几个世纪的叙事史,影响了政治、社会和文化生活的每

失落的文明

彩图版《失落的文明》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讲述了智慧的古希腊、伟大的古罗马、永恒的古埃及、虔诚的古印度、美丽的巴比伦、苦难的犹太,神秘的玛雅、印加、阿兹特克……世界各地璀璨的古代文明,全书行文平易流畅,使得读

维柯的哲学

维柯是西方人文科学、历史哲学的奠基人。他出生于天才辈出的17世纪,他以创建一种人类社会的科学为己任,《新科学》是他的代表作。维柯的思想影响了赫尔德、洪堡、黑格尔和马克思,更准确地说,维柯是19世纪西方哲学

耶稣会士中国书简集:中国回忆录

《耶稣会士中国书简--中国回忆录》是西方汉学的重要奠基性著作,它收录了明清间西方入华耶稣会士发自中国的152封书信,这些书信以亲历者的视角向西方详尽介绍了东方文明古国--中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涵括传教士对

中国古代火药火器史

火药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把火药制成兵器用于军事,中国也走在世界各国前面。中国火药火器技术的西传,影响和推动了其他国家军事科技的发展。但明清以后,中国火药火器技术的研制和发展却陷入停滞,反而大大落

甲骨文与殷商人祭

《甲骨文与殷商人祭》一书以西方汉学家审视殷商社会的独特视角为切入点,选定殷商甲骨文中的“人祭”刻辞为研究对象,对殷商人祭活动中所用人牲的种类,处置人牲的方法,用人牲祭祀的对象、目的以及殷商人祭盛行的原因

看不见的性别

《看不见的性别:提示史前女性的真实角色》内容简介:受卡通片和博物馆的标本展出的影响,我们对旧石器时代的想象通常与这样一幅画面相连:身着毛皮的男性猎手勇敢无畏地向猛犸发起进攻,而胆怯的女人们则满怀恐惧地

新史学(第二辑):布罗代尔的遗产

布罗代尔是孤独者,也是众人膜拜的对象。说其孤独,是因其强调要克服存在于社会科学中的分割,实行一个普遍的大联合,但时至今日,似乎还不够成功;说其风骚,那是因为他太过成功,吸引了太多眼光,让人难以超越,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