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
:

北京大学出版社

《圣经》的文学阐释

本书评价了20世纪中期至今西方兴起的将《圣经》作为文学研究领域内的主要代表,如俄尔巴赫、艾尔特、斯腾伯格、弗莱、巴尔等学者的理论和阐释实践,填补了中国在这一研究方向上的空白。该书涉及了《圣经》对西方数千

诗性正义

努斯鲍姆教授在本书中论证了小说等文学作品通过使人们对于异于自己的他者生活的体味与同情,扩展勒那种有助于公共生活决策的想象力。本书传达的核心观念是,对于适当的公共话语和一个民主社会来说,文学想象是一个不

作为学科的文学史

“文学”除了作为科系、作为专业、作为课程,还有作为修养、作为趣味、作为精神的一面。“文学史”作为一种知识体系,在表达民族意识、凝聚民族精神,以及吸取异文化、融入“世界文学”进程方面,曾发挥巨大作用。作为一门

水远山长

本书挑选了充满中国文化意蕴的近三十个汉字,通过对它们丰富内涵的揭示以及独具个人特色的文化诠释,写出一个多姿多彩、妙趣横生的世界,饱含人生哲理,读来令人受益匪浅,可谓是一部高质量的雅俗共赏的文化读物。

当代文学理论导读

《当代文学理论导读》由拉曼?塞尔登、彼得?威德森、彼得?布鲁克联手合著。此书以简洁清新、深入浅出的文字把艰深晦涩的当代文学理论表述得明白晓畅,为学生勾勒出一幅斑谰而醒目的当代文论气象新版图,一问世就受到

问题与方法

《问题与方法:中国当代文学史研究讲稿》是“三联讲坛”文库的一种,由北京三联书店出版于2002年8月。书的前面,有出版社撰写的文库出版“缘起”,其中写道:对于孟子而言,“得天下之英才而教育之”乃人生乐事之一;对于学

当代叙事学

本书的范围涉及近年有关(文学中的以及非文学中的)各种叙事理论的方方面面,显示这些理论如何已经改变了我们对不仅是虚构作品,而且是诸如传记与历史写作这样的非虚构作品的理解。华莱士·马丁通过对同样几部作品的反复

基督教文学经典选读(上下)

《基督教文学经典选读(上下)》精选了基督教历史上各个时期最具代表性的文学作品。选文分三种类型:纯粹的基督教著作;深受基督教思想和价值观影响的文学作品;回应基督教的思想、思潮或制度的言语学作品。文选 内容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三人谈·漫说文化

本书合刊了《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三人谈》(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8)和《漫说文化》(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两册“有趣的小书”,是钱理群、黄子平、陈平原三位学者1985年到1990年切磋学问、品谈文章的记录。

不死的纯文学

本书对中国当下的文学变动趋势进行颇为独到的阐释,对当前“纯文学 ”面临的那些困境以及超越困境的可能性进行了深人的分析。关于当代“纯文学”被图像与媒体霸权边缘化的问题;在后现代视野中如何面对现代性的困扰;沉

十七世纪英国文学

在这本书中,我读到了很多十七世纪某些伟大作家的某些伟大作品中的某些片段,它们钩起了我寻找那些作品来一睹为快的欲望,但就我所知,有不少还没有中文译本。 http://www.kongfz.com/trade/trade_reply.php?id=2737

通俗文学十五讲

《通俗文学十五讲》由苏州大学和北京大学众专家联袂出手,通俗文学研究大家范伯群亲自排兵点将,南北才子通力讲解通俗文学,通俗文学的方方面面被一网打尽,通俗社会小说、言情小说、武侠小说、侦探小说、幽默滑稽小

解读叙事

“新叙事理论”指的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的经典或后现代叙事理论,是对结构主义的叙事学的反思,创新和越越,最近十多年来,国内翻译出版的都是西方学者著于20世纪70至80年代的经典伤叙事理论,迄今为止,尚未涉足,

艺境

“北大名家名著文丛” 一百年来,被誉为最高学府的北京大学与中国的教育文化事业始终紧密地连在一起。北大深厚的文化积淀、严谨的学术传统、宽松的治学环境、广泛的国际交往,造就了一代又一代蜚声中外的知名学者、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