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的世纪
<p>本书荣获2013年傅雷翻译出版奖(社科类)。</p> <p>在中世纪,小孩几乎一断奶,就被当作“小大人”看待,他们混入成人中间,穿着与大人相仿的衣服,与其一起劳动、竞争、社交、玩耍。从中世纪末期以来,父母逐渐
《历史的观念》被誉为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历史哲学著作之一。此书为柯林武德遗作,最初于1946年由诺克斯编辑成书,极受学界关注。1998年牛津大学出版社推出由杜森编辑的《历史的观念》(增补版),澄清了诺克斯版编纂
《什么是文化史》内容简介:文化史的实践已经不限于说英语的世界,它在欧洲大陆、亚洲、南美洲以及世界上的其他地区也蓬勃发展。关于文化史的研究对象及其研究方法,《什么是文化史》一书提供了关键性的指引。杰出的
布罗代尔有关历史学理论与方法的论述先后两次结集出版,即Ecrits sur l'Histoire (1969)和Ecrits sur l'Histoire II (1990),此次移译为中文的是其中第一部,也是布罗代尔治史思想的最精华部分。 《论历史》是法国史
本书为三卷本“兰克史学文选”的第一部,两位德国编者吕森和约尔丹教授为中译本撰写了长篇导言,系统评述了兰克生平及其学术思想,为读者了解兰克提供了方便。《历史上的各个时代》(Über die Epochen der neueren Ges
本书以中产阶级的生活方式为观察对象,透过丰富鲜活的民俗材料,描述了1880年至1910年间的瑞典中产阶级的生活图景:他们尝试摆脱“暴发户”的嘴脸,并希望与农民、没落贵族以及无产者划清界限;在努力营造自身的文化和
人类文明史发展的一个主要动力源,是不同人类群体的文明之间的交往,而林林总总的文明交往之中层次最高因而意义也最为重大的,大概就是东西文明之间的交往了。我们中国人是东方民族,我们的文明大概还是东方文明最突
本书作者参以陈氏的文集、诗词,完成这本系统论著,深入研讨了陈氏一生的学术历程与思想,对陈氏的史学成就与地位有持平之论,对陈氏寄托感情的《论再生缘》与《柳如是别传》等力作亦有中肯的评析。本书初版由香港波
本书是法国年鉴学派的批评史,考察了这一史学研究群体自《年鉴》杂志1929年创建之日起六十年的发展历史。毫无疑问,年鉴学派是20世纪影响最大的史学革新运动。在所谓“新史学”的发展过程中,它是最为重要的推动力。
“我们为什么学习历史?”“我们该如何构建关于过去的知识?”“过去留存至今的资料是否可靠?”“当前历史学家的关注点在哪里?”这是每个关注历史和历史学的人都无法回避的问题。这些论题复杂,有时甚至显得矛盾,但约翰·
《明清之际士大夫研究》:无论是追溯学科之形成,分析理论框架之建构,还是评价具体的名家名著、学派体系,都无法脱离其所处时代的思想文化潮流。在这个意义上,学术史与思想史、文化史确实颇多牵连。不只是外部环境
《中国哲学简史》是一本享誉中外、具有世界影响的中国哲学名著,也是一部中国学术的超级畅销书。它是根据一代哲人冯友兰在美国的讲稿整理而成的,并且在世界各国广泛流传。《中国哲学简史》这个译本是英文版流传40年
在本书中,彼得·伯克将带领我们探索从印刷术发明到法国大革命之间欧洲语言的社会与文化的历史。书面的、口头的,不断交融的、彼此竞争的……语言,作者具体而微地为我们展示了这一时代的语言纷乱而异彩纷呈的面貌。 本
1988年,历史学家罗杰·夏蒂埃在法国文化电台接待了社会学家皮埃尔·布尔迪厄,同他进行了五次对话。本书全文收录了这五次对话,并将其再现于当时的知识和政治背景中。这些对话既表现了他们之间的默契,也反映出他们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