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论语》
:

小园即事

小园即事

作者: 张充和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4-8

价格: 49.00

ISBN: 9787549556106

【🔥扫码右侧二维码】

【📱扫码极速下载】浏览器自动唤起

💎独家资源·限时共享

作者简介:

张充和(Ch’ung-ho Chang Frankel),祖籍合肥,1913年生于上海。“合肥四姊妹”之小妹。十岁时师从朱谟钦学古文及书法。十六岁从沈传芷、张传芳、李荣圻等学昆曲。1934年考入北大中文系。抗战爆发,转往重庆,研究古乐及曲谱,并从沈尹默习书法。胜利后,于北大讲授昆曲及书法。1948年结缡傅汉思(Hans H. Frankel)。1949年移居美国,在耶鲁大学教授书法二十多载,并于家中传薪昆曲,得继清芬。 王道,安徽人,青年作家。

内容简介:

合肥张家的文化,如水流动,斯文百年,绵延不断。张家十姐弟各有才艺,成就斐然。四姊妹中的小妹张充和,书法、昆曲、诗词等出身传统,却又不拘泥于古风,早已经汇进世界的文化主流。对于这个斯文流动的家族,对于自己的特殊的成长经历,张充和女史本人会作何无意书写? 1936年,张充和经胡适介绍进入《中央日报》编辑“贡献”副刊,一年多时间,她发表了大量的短文,散文、小说、随笔、书评、艺术评论等等。追溯张充和民国文选,亲情、师道、成长、变故、友谊、旅程、信仰、感悟等等,张充和的小文充满了禅意和哲理,隐含着无限的悲悯之心,她以一个“退步者”的姿态,逐步走向她的“无所不能”的造境(沈尹默语)。 《桃花鱼》背后的曲折和坦阔,《小园即事》里的寻常家境,龙门巷的童年记事,姑苏城外浓雾里的母女情深,扬州外婆家的黯然,青岛海边的绮丽旅程,曹操点将台的古意回归,拙政园里的昆音袅袅……看张充和文字里“有古人尤其是有自己”的多情世界。 怜渠直道当时语,不着心源傍古人。“最后的闺秀”或许太过于传奇和正式,不妨从充和本人的文字开始,还原她自己。 附记:文字之外,本书披露一百多幅往事图片,包括沈从文长子绘画不同时期的四姨张充和(顽皮、青春、时尚、优雅、亲切),以及九如巷张家新发现的1936年卞之琳、张充和苏州园林合影,等等。付梓之际,衷心感谢张寰和、周孝华夫妇提供稿件和口述回忆,感谢周有光、傅汉思、张定和、沈龙朱、周和庆、陈安娜诸位多篇文章,感谢史景迁、金安平夫妇与郑培凯、鄢秀夫妇祝贺题词。

目录:

【编序】 不可不信缘(王道) 【影像】 张家往昔 【辑一】 少年时光 我的幼年(充和)-《乐益文艺》 一九三三年 别(充和)-《乐益文艺》 一九三三年 手(张旋)-《中央日报》 一九三七年一月十九日 隔(乔留)-《中央日报》 一九三七年二月二十四日 马夫(真如)-《中央日报》 一九三七年一月九日 兔(季能)-《中央日报》 一九三六年十二月三十一日 梧桐树下(季旋)-《中央日报》 一九三七年二月五日 风筝(杨枝)-《中央日报》 一九三七年二月二十五日 开冻(如海)-《中央日报》 一九三七年二月二十三日 墙缝(季如)-《中央日报》 一九三七年二月十七日 变戏法(充和)-《中央日报》 一九三七年二月十五日 乡土(如旋)-《中央日报》 一九三七年四月十日 扇面(充和)-《中央日报》 一九三七年一月二十一日 箫(季旋)-《中央日报》 一九三七年三月十五日 【辑二】 岁月留痕 梁石言先生略传(充和) 《乐益文艺》 一九三三年 张大千画展一瞥(真如) 《中央日报》 一九三六年四月二十二日 活文学(茹)-《中央日报》 一九三六年十二月二十二日 阴晴(真如)-《中央日报》 一九三六年十二月十八日 海边(季轮)-《中央日报》 一九三七年七月二十日 海(季旋)-《中央日报》 一九三七年八月二十九日 病余随笔(季旋)-《中央日报》 一九三六年七月十九日 崂山记游(季旋)-《中央日报》 一九三六年八月一日 崂山记游(续)(季旋)-《中央日报》 一九三六年八月二日 凋落(张充和)-《中央日报》 一九三六年十二月二十六日 瘦西湖(真如)-《中央日报》 一九三七年二月四日 吃茶(季如)-《中央日报》 一九三七年二月二十六日 藏(华)-《中央日报》 一九三七年三月二日 写信(茹华)-《中央日报》 一九三七年四月二十二日 因果(那含)-《中央日报》 一九三七年五月三日 网(充)-《中央日报》 一九三七年三月三十日 蚕(旋)-《中央日报》 一九三七年四月三十日 冬春之交(季能)-《中央日报》 一九三七年二月八日 门(充和)-《中央日报》 一九三七年一月十六日 创造(如旋)-《中央日报》 一九三七年三月二十九日 扔(充)-《中央日报》 一九三七年四月十五日 路(充和)-《中央日报》 一九三七年四月十六日 寻(如)-《中央日报》 一九三七年四月二十七日 她(张旋)-《中央日报》 一九三七年二月二十日 【辑三】亲情记忆 晓雾(茹)-《中央日报》 一九三七年三月三日 我们的庭院(真如)-《中央日报》 一九三七年三月十日 痴子(旋)-《中央日报》 一九三七年四月十七日 二姐同我(张充和) 附录:周有光致信充和四妹 三姐夫沈二哥(张充和) 附录:初识沈从文(傅汉思) 附录:读四姨诗书画选引起的回忆(沈龙朱) 附录:康州的秋雨(周和庆) 附录:张家小五弟眼中的四姐(张寰和口述,王道记录) 【辑四】桃花鱼歌 不须百战悬沙碛,自有笙歌扶梦归——张充和早期诗词试析(张定和记录,王道编注) 趁着这黄昏(张充和作词,张定和谱曲) 一次同期,两首昆诗(王道) 附录:张充和致信余心正 【代跋】编后中的“编后”(王道)

相关推荐

追问
2025-03-04 9.3k
长安的荔枝
2025-03-05 4.8k

评论

2024-05-15 06:51:33
书香岁月发表
《小园即事》是一本抚慰人心的散文集,如同涓涓细流,滋润心灵。作者张充和以其淡泊宁静的心境,将家族故事、人生感悟娓娓道来。她的文字平和自然,不经意间流露出的禅意和哲理让人回味无穷。读罢此书,仿佛与一位睿智温婉的老人促膝长谈,心中充满安宁与祥和。
2024-05-15 06:51:33
清风明月发表
《小园即事》是一幅民国文人的精神写照,张充和用细腻的笔触,描绘出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风骨与情怀。她的文章浸染着浓浓的古典气息,却又不拘泥于旧式,充满了现代感。读她的文字,如同品味一杯香茗,细细回味,余香绕梁。
2024-05-15 06:51:33
闲云野鹤发表
《小园即事》是一本值得珍藏的回忆录,张充和用优美的文字,记录了她传奇的一生。书中不仅有家族往事、成长经历,还有她对时代变迁的思考和感悟。穿越时空的隧道,仿佛亲临民国文坛,见证了那个风云激荡的时代。
2024-05-15 06:51:33
淡泊名利发表
《小园即事》是一本充满智慧和诗意的散文集,张充和以她独有的视角,审视人生百态。她的文字看似平淡无奇,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读她的文章,仿佛在进行一场心灵的对话,让人受益匪浅。
2024-05-15 06:51:33
如梦如幻发表
《小园即事》是一部散文杰作,张充和用她细腻的笔触,将生活中的点滴小事描绘得如诗如画。她的文字清澈见底,不染一丝俗气。读她的文章,如同漫步在烟雨朦胧的江南,让人心旷神怡。
登录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