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论语》
:

世纪未回顾

世纪未回顾

出版社: 武汉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1998-07

价格: 12.50元

ISBN: 9787307026056

页数: 341 页

【🔥扫码右侧二维码】

【📱扫码极速下载】浏览器自动唤起

💎独家资源·限时共享

目录:

目录 一、背景之一:全球金融自由化改革 波及东西方的金融自由化浪潮,使金融体制 挣脱了政府管制和法律限制的枷锁 向更高层次深 入发展。 全球金融一体化成为历史必然 要求各国政 府顺应时势,放松管制,承认创新。 在历经“管制-创新-再管制-再创新”的 怪圈之后 发展中国家也相继走上了金融自由化之 路。 国际金融的自由化,使得货币与资本市场呈 现出“无边界的扩张”各国金融市场的彼此分割 被打破了。 二、背景之二:全球金融创新潮 全球金融创新浪潮的兴起,并非来自哪国的 行政命令 而是金融市场在发展过程中体现出来的 内在要求。 由金融创新浪潮引发的金融革命 强烈地冲 击着西方传统的金融体系和银行制度。 金融创新对各国政府和中央银行的金融监管 能力提出了严峻挑战,政策效果趋于弱化。 金融创新将作为推动金融结构深化和银行业 深入发展的革命性力量 继续为全球金融业注入强 劲的革新动力。 附录 部分衍生金融工具发展概况 三、背景之三:不断推进的全球金融一体化 全球金融一体化的趋势已席卷每一个国家的 金融体系和金融市场 令全球金融结构处于空前的 大变革之中。 资本的循环与增值过程,早已冲破了国家和 民族界限的束缚,在全球奔腾流动。 金融机构的海外网络迅速扩张 加速了全球 金融业的相互交融。 各国金融市场日益对外开放,连结成为一个 紧密联系、相互依赖的全球一体化市场网络。 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和科技革命的深入 将推动一体化全球金融市场梦想成真 四、“黑色星期一会重演吗?”:华尔街股市十年 沧桑 1987年10月19日将作为令全世界惊恐万 端的“黑色星期一”永远载入史册。 在经济长期的稳定和繁荣中,人们渐渐抹去 了1929年大崩溃留下的可怕记忆 投机欲望悄然 滋长。 “八七股灾 令全球股市损失2万亿美元的 财富,比第二次世界大战造成的直接损失和间接损 夫之和高出5倍。 附录1道・琼斯指数百年走势 附录21997年国际股市表现 五、“蛇吞大象的争夺”:美国杠杆收购风潮 以“垃圾债券”为武器的杠杆收购,动摇了 美国传统的企业体制,“大企业病”受到无情冲击。 KKR收购雷诺,开创了华尔街崭新的金融 时代,重构了现代商界的游戏规则和价值体系。 杠杆收购在企业机制、财务结构、法律形 式、金融活动等多方面均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 响,为美国金融史谱写了新的篇章。 没有“垃圾债券”,就不可能有20世纪80 年代席卷美国的企业买卖热。 杠杆收购直接导致了企业格局的大调整和经 济利益的再分配。 六、“大爆炸”:伦敦证券交易所的历史性变革 保守落后的交易方式和管理制度,使老牌金 融中心伦敦逐渐丧失了昔日的辉煌和荣耀。 来自纽约和东京的竞争者的强烈挑战,将伦 敦证券交易所推向了不改革便难以生存的边缘状 态。 “大爆炸 使英国证券市场发生了根本性改 观,昔日雄威开始重现 运行已近200年的旧机制 一朝为之改动。 伦敦证券交易所不断采用发展变化了的新技 术,确保自己在国际金融领域的激烈竞争中立于不 败之地。 七、“寻寻觅觅欧元梦”:统一的欧洲货币能如期 建成吗? “统一的欧元 将成为国际货币史上一次史 无前例的实验与变革 把欧洲一体化推向崭新的阶 段。 雄心勃勃的《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展现了 坎坷崎岖的一体化道路。 欧元的如期启动已不可逆转,启动欧元已成 为欧盟一体化要在20世纪末达到新高峰的攻坚突 破口。 欧洲货币联盟作为当代国际货币体系中最重 要的大事,将给全世界带来强烈的震撼 同时也敞 开了“机遇的窗口”。 附录 英镑退出欧洲汇率稳定机制(ERM) 始末 八、“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巴林、 大和、住友事件综述 巴林银行新加坡期货交易部的“明星交易 员”尼克・利森突然在一夜间神秘失踪 只留下一 颗足以毁灭巴林的重磅金融炸弹。 “金融天才”井口俊英舞弊11年之久不为 人所知,自然敢笑舞弊不过3年的利森“不丈 夫”。一朝梦醒,“大和魂”断美利坚。 滨中泰男足以告慰此生了:他给住友商社 酿成的40亿美元巨额亏损纪录不知何时才会被刷 新? 在金融创新潮涌全球,衍生产品层出不穷 的今天 谁能保证不会有下一个巴林 大和与住 友? 九、“太阳也会西沉”:日本泡沫经济的崩溃 日本的企业经营者和消费者既漂浮在泡沫之 上,又沉浸在泡沫之中。 日本股票市场泡沫膨胀规模之大 可以说是 骇人听闻的。 一进入20世纪90年代,便给了满怀憧憬 希望“平成景气”创造新纪录的日本人当头一棒。 日本人长久以来引以为自豪的传统精神像泡 沫一样粉碎了。 十、“凋雾的樱花”:当前日本金融危机 以强大的经济为后盾而沾沾自喜的日本金融 业,进入世纪交替之时却不幸四面楚歌。 曾经辉煌一时的日本金融业经过危机血与火 的洗礼,已被折腾得遍体鳞伤。 接踵而至的金融丑闻使日本金融体系岌岌可 危,世界正在重新审视昔日的金融强国。 感受过金融危机的切肤之痛,日本人深切地 领悟到了加快金融体制改革的紧迫性。 十一、“迈向21世纪的东京市场”:日本金融业 跨世纪改革 桥本首相一手推动了“日本版金融大爆炸”, 一场将完全改变日本“40年体制”的全面改革开 始了。 泡沫经济的崩溃,令股价和交易量大幅度下 滑,东京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严重削弱。 日本的跨世纪金融改革 将谋求广泛的竞 争,推进资产交易自由化,重建金融法制和监管 金融大改革作为对旧时体制的“总决算”, 将带来空前的机遇 却也存在着“空想市场主义” 的隐忧。 附录 “走向2001年的东京市场振兴计划 的主要内容和实施时间表 十二、“沙滩上的大厦”:墨西哥金融危机 1994年岁尾年末,正当墨西哥人满怀欣喜 等待新年的钟声敲响时 一场夺走他们希望与梦想 的金融风暴正悄然而至。 国库告急,外商丧失投资信心,金融机构厄 运难逃,殃及他国金融市场……墨西哥危机到来 墨西哥好景不再。 痛定思痛 人们发现这场危机早在酝酿之 中。 墨西哥经济走过了一段“风和日丽”的日 子,然而弹指一挥间,昔日的好时光终成过眼烟 云。人们不知道 过去的辉煌何日能再现 十三、“失落的奇迹”:东南亚货币危机 这是一次真正的危机 这是一场真正的噩 梦。 其实,危机的爆发早就有蛛丝马迹;也许 危机来得正是时候。 扑朔迷离的危机背景 居心叵测的“金融 大鳄”,各有苦衷的政府心态 危机,终将过去;噩梦 总会醒来 但此 时奢谈结局似乎为时过早。 前因 过程 结果 可能并不是一次危机 的全部…… 附录 亚洲金融危机与各国对美元汇率的变 化 十四、“历经苦难显风流”:联系汇率制15年 风雨历程 1美元=7.80港元 联系汇率制在“港元风 暴”中应运而生。 联系汇率制自诞生以来,屡屡遭受国际投机 “大鳄”的冲击 却均有惊无险 在风风雨雨中逐 渐成熟。 20世纪90年代以来香港持续的高通货膨 胀,客观上使港元存在着贬值的压力 联系汇率制 的有效运作倍受影响。 董建华大声疾呼:“维持联系汇率对香港经 济的平稳和繁荣很重要 要捍卫港元 捍卫联系汇 率!” 十五、“海托震荡”:香港银行风潮 香港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海托风暴”, 令各银行的深层次缺陷在虚浮的外表被剥离后一 览无余,更推动了银行监管制度的不断完善。 香港银行多于米铺,且日益走上电子化、 多元化 国际化 与港局低下的经济管理水平矛 盾多多。 “海托震荡 令“积极不干预 的管理政 策倍受抨击 香港银行制度的进一步改革刻不容 缓。 金融监管的加强并不能消除“产业空心化 和楼价畸高的不良影响,香港银行业乃至整个经 济的发展仍存在巨大隐忧 十六、“笑看香江惊涛”:香港股市百年风云 小小的香港股市,承载着全球政治经济波动 的冲击和震撼 勾勒了香港百年经济发展的历史沧 桑。 1973~1974年的第一次股市危机,宣布了 由“四会时代”向“联交所时代”过渡的不可避 免。 “十月股灾 以抹去近一半市值的代价,充 分暴露了香港证券市场存在的一系列问题 直接导 致了《戴维森报告书》的出台。 香港股市在迎接回归祖国的大机遇和席卷东 南亚的货币危机的大冲击中 度过了惊心动魄的 1997年,走向新的明天。 附录 恒生指数十大跌幅记录 十七、“花落水逝风流去”:台湾证券市场 沧桑沉浮 台湾股市历经30年风雨,虽曾有过一度辉 煌,然而尘嚣一过,全都是过眼云烟。 台湾股市不幸沦为疯狂投机的“大赌场 股场如沙场,动辄狂涨狂跌,令人触目惊心。 台湾股市先是在5年内狂升20倍,继而在 短短8个月内跌去80%,双双勇夺全球之冠。 与台湾庞大的地下金融网之间千丝万缕或 明或暗的联系 使证券市场弊端重重 积重难返 屡屡发生违约交割事件 成熟规范之举任重而道 远。 十八、“恐龙之战”:全球第五次企业兼并高潮 全球大规模的兼并浪潮,在20世纪90年代 初便猛烈地拍上了企业、市场和民族国家固有疆界 的堤坝,令世界经济的发展与变革焕然一新。 全球经济竞争的日趋激烈和科技革命的深入 发展,将世界各国都卷入了企业兼并的浪潮之中 赶不上潮流者将成为时代的“弃儿”。 兼并的产生,取决于企业自身成长机制,但 形成大规模浪潮还需经济形势 外部政策等因素的 密切配合。 20世纪末的世界经济在企业大兼并 大分 化、大重组的大动荡中又掀开了新的一页 附录 美国最大公司兼并案揭幕 结束语:顺势而为的国际金融监管 后记

相关推荐

追问
2025-03-04 9.3k
长安的荔枝
2025-03-05 4.8k

评论

暂无评论
登录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