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游的守夜人

作者简介:
何同彬,1981年3月2日生于河北沧州,后迁至山东德州。文学博士,目前为南京大学中国新文学研究中心讲师,江苏省作家协会《扬子江》评论编辑部主任。研究方向为中国当代文化文学思潮、当代诗歌。2004年开始发表评论作品,迄今已发表各类评论文字近百篇。2012年获聘中国现代文学馆客座研究员。
内容简介:
何同彬编著的《浮游的守夜人》是“80后”青年批评家何同彬撰写而成的批评文论集,整部书稿达20多万字,却并不会给人冗长、沉闷之感,而是为作者强有力的论辩过程、缜密严谨的逻辑思维以及科学辩证的语义表达所吸引。在书稿中,何同彬先生热切的对当下文学史进行了思维层面的思考,并就当下文学创作的历史意识症候做出关照。通读书稿便会发现作者清晰的懂得文本研究、作家作品一体研究及立足文学史研究对于文学批评的重要性,因此在整部书稿中,何同彬先生集中对当下文学创作领域热门的诗歌、散文、小说创作进行了细致深入的解析。
目录:
总序 陈思和 批评的敌意(自序) 永恒的谶言——佩索阿与我们的宿命 有奥斯维辛,世界仍然是美的——有感于赛弗尔特的《世界美如斯》 亡灵的声音与晚期的界限——欧阳江河浅议 忠实于我的时刻越来越“多”——对小海近期创作倾向的考察 存在之痒与哀歌之殇——黄梵和他的诗歌 思想者的诗学境遇:轻翼与重轭——李德武诗歌印象 “大地”的囚徒——陈家坪诗歌论 激情的自传——浅谈张羊羊的散文创作 生活的“温柔”与“暴虐”——苏阳小说浅议 小说家的私心与野心——由修白的小说想到的 疯癫的隐喻与梦魇——略谈《狂人日记》 我们应当如何爱国——重读《我爱这土地》 浮游的守夜人——从北岛《午夜之门》谈起 文明与野性的畸态和解——关于《狼图腾》的文化症候 溺水的童心——谈苏童新作《河岸》 《蛙》:太快,太多,太喧嚣 往昔的德性与我们的命运——读何士光《今生——经受与寻找》有感 跨越时代的荒诞挽歌——重温《安德烈的晚上》 知识者的倦怠之书——我看《春尽江南》 乡村“鬼魂”能否万古长存?——关于《凿空》 中国式“成长”的残酷——《十八岁出门远行》简析 面对人性焦虑困境的叩问——读黄梵《第十一诫》 复苏了的、缓慢的诗情——评陈启文中短篇小说集《洗脚》 批判现实主义者的当代命运——读安黎《时间的面孔》 物质的想象与现代主义的还魂记——关于董启章的《天工开物·栩栩如真》 庸常之痛——记曹寇短篇集《屋顶长的一棵树》 赞美成为文坛的一种灾难——看《朱雀》 革命者的可敬与可怜——谈周理农《被诅咒的诗人》 关于《独唱团》的“二重奏” “中国文学现场”六则 “俗”的“解”与“结”——鹤坪《民乐同》读札 一种密不透风的美学——《钱规则》的“规则” 梦境的沉重与轻逸——关于《逆水年华》 勇敢的与怯懦的——胡焕胜短篇两则读札 一幅混杂的抽象画——《有光》有感 “病”的诗情与诗情的“病”——关于何晴的长篇小说《有病的情诗》 回到尼采的质问——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历史意识的症候 “历史是精神的蒙难”——对当下文学史思维的思考 合法性质询的偏执与历史想象的呓语——解读旷新年《“当代文学”的建构与崩溃》 中间代:最后一面旗帜 全球化与文学地域主义的“他者”困境——以“西部文学”研究视野为例 后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