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如亮建筑艺术
作者简介:
葛如亮生平简介 葛如亮,同济大学教授(1926.7~1989.12),男,浙江奉化人。少年时就读于宁波中 学、国立七中。1948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1956年以全优成绩研究生毕业于清华大 学,导师是著名建筑大师梁思成。曾任华侨大学建筑系主任、中国建筑学会创作委员会委 员、中国建筑学会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专业委员会委员和上海建筑学会设计委员会委员。 葛如亮教授从事教育工作40年,曾多次编写、主审有关教材。在教学工作中亲临第 一线,身教言传,严格要求,一丝不苟,他的学生、研究生遍及国内外。 他在任教期间从事了多项建筑设计和专题研究,完成66项科研成果,撰著科研论文 30篇。1958年参加北京人民大会堂方案设计,1960~1962年主持上海毛泽东住宅建筑设 计,1966年参加广州矿泉宾馆室内花园设计。1980年起,负责杭州至黄山旅游线规划设 计、绍兴大禹陵规划、开发富阳两洞一湖、桐庐瑶琳仙境、建德灵栖洞等风景区。其中瑶 琳一号――瑶圃(外宾接待室)被外国专家介绍到国外,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在其“关于民族形 式与现代技术的探索”一文中评价瑶琳仙境的瑶圃是地方乡土风格的展现。美国《空间与 社会》杂志载文称赞:“葛如亮教授设计的灵栖风景区的灵栖洞人口建筑,出类拔萃,无论 在空间上还是形式上都显得优雅大方,并具有当地风格。”该工程1984年被评为全优工 程,人选为浙江省建国以来的优秀作品。1986年设计仙都旅游中心及缙云电影院。葛如 亮教授在浙江缙云电影院中首创了不对称楼座的设计方法,声光效果大为改观,立体感 强,并应用空间将园林与电影院溶为一体,富有时代感。缙云电影院的建筑设计的照片及 图纸曾在1988年阿根廷艺术交流中心举办的“当代中国建筑图片展览会”展出。1984年获 全国影剧院设计创作奖,1992年获全国建筑师杯优秀奖。 1956年比较集中在体育建筑方面的设计,主持多项设计研究,有长春体育馆、上海 黄浦体育馆、江苏省淮阴体育馆、河南省郑州体育馆、国家体育中心与体育馆、河北省体 育中心与体育馆、桂林国际体育中心与体育馆。 长春体育馆为国内首次运用综合视觉质量分区图的观点设计,改变了我国以往体育建 筑设计的观点,他提出的视觉质量分区图被建筑界誉为“葛如亮视觉质量分区图”,他的设 计被作为全球范围建筑史上成功之作首次写进世界《建筑史》, 葛如亮教授作为中国当代 著名建筑师被载人新近修订、在英国出版的世界《建筑史册》。 葛如亮教授曾任《体育建筑论文集》主编,该论文集是由中国建筑学会、国家建工总 局和国家体委组织的体育馆设计经验交流会论文编集。 1984年葛如亮教授作为中国体育设施考察代表团成员赴瑞典考察北欧最大的体育馆 和瑞典最大的体育娱乐中心及最新体育馆等,为第十一届亚运会现代化体育设施作出贡 献,回国后参加了亚运会工程设计审定工作。
内容简介:
内 容 提 要 葛如亮教授毕生致力于建筑设计和建筑教学、科学研究,擅长于体育建筑 和风景建筑,其作品思之周密、造型清新,独辟蹊径,情寓于景。本书为作者 40余年建筑艺术实践和建筑教学、科研成果结集,其中包括有“大型公共体育 馆设计”、“体育场视线设计研究”、“体育馆建筑发展方向”、“城市中心地区体育 馆设计问题”、“风景建筑漫笔”等论文16篇和“唐山体育中心规划方案”、“桂林 国际体育中心规划方案”、“灵栖习习山庄”、“瑶琳一号――瑶圃”、“缙云电影 院”、“好居――仙都风景区旅游中心”及“碧东坞风景建筑”等多项建筑设计作 品。 本书适用于从事建筑设计及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和高等院校建筑专业师生阅 读参考。
目录:
目 录 《葛如亮建筑艺术》序 葛如亮生平简介 大型公共体育馆设计 一 总图及建筑组合 二 比赛厅设计 天津、武汉、长春三个体育馆设计分析 关于大型体育场视线设计问题的商榷 一 高度感觉问题的现实意义 二 深度视觉和视觉质量分区图 三 缩短视距及增加深度视觉的方法 四 选择设计视点的基础 五 视线升高差C值的组成因素 六 对大型体育场视线设计提几点意见 体育场视线设计研究 一 视点的选择 二 视线升高差C值的确定 三 视线计算公式 四 视觉质量因素分析 五 观众视觉质量分区图 体育场集中人流的疏散问题 一 疏散计算公式分析 二 疏散计算的几个数据 三 疏散工具分析 四 疏散设计 体育场场地及竞赛技术要求 一 运动场地设置原则及合理布置形式 二 各项运动对场地布置的要求 三 场地技术要求 四 运动员出场口设计 五 运动员及竞赛工作面积的配置要求 体育场电讯设施和宣传中心组织 一 前言 二 电视系统 三 无线电广播系统 四 有线广播系统 五 电话系统 六 讯号系统 七 宣传中心组织 介绍大型体育场研究方案 一 视线质量问题 二 集中人流迅速而安全的疏散问题 三 看台下面采光通风和利用问题 运动场避风问题 观众席避雨避日晒问题 四 满足竞赛使用要求问题 五 结构问题 介绍一个体育中心总图疏散方案 体育馆建筑发展方向 城市中心地区体育馆设计问题 一 空间运用 二 视质和观众席分布 三 建筑处理 四 35m×35m原有网格结构怎样利用来复盖45m×45m空间 五 一次小型的挂板竞赛 六 几个难题 上海黄浦体育馆 一 空间尺度运用 二 层次错落的挑台 三 建筑与环境 四 巧用原有较小的网格结构 五 悬挂吸声体与放映室设置 六 设计中的问题 天台山国清寺建筑 一 历史 二 选址 三 山门及其内外 四 寺中之园 五 规划设想 风景建筑漫笔 一 瀑布与建筑 二 风景建筑 寺庙与园林 三 山区民居 四 设计中的具体考虑 从创作实践谈创作之源 一 创作者主观上要反映什么是建筑作品成败的关键 二 辞汇与符号只是第一层次 三 时代性的内涵 四 关于建筑个性 水上旅游旅馆 一 设计要点 二 施工情况 三 排污处理 四 船体稳定 唐山体育中心规划方案 桂林国际体育中心规划方案 瑶琳一号――瑶圃 习习山庄透视图及平面图 灵栖风景区入口规划方案 灵栖风景区入口绿化配置方案 灵栖旅游餐厅 缙云电影院 好居――仙都风景区旅游中心 浙江温溪汽车站 浙江绍兴市大禹陵博物馆设计说明 浙江绍兴市大禹陵博物馆 丽水市农业银行 碧东坞风景建筑 跋 后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