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审美纵横

作者简介:
王振民1937年11月生于河北。1959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曾任记者、编辑、教员。发表过诗歌、散文、小说等文学作品与理论文章百余篇。近十几年来注重于文艺创作心理、企业家才能心理、比较审美心理、摄影美学、电影美学、文学评论等诸方面的研究与教学工作。著有《摄影艺术的美学特征》、《摄影审美心理学)、《企业家才能素质心理研究》、《比较审美心理学》等四部专著。与人合作的专著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文艺创作七十讲》、《文学概论》、《中国长篇小说词典》。与人合译了日本作家井上勉的长篇童话《布纳,快从树上下来》。编选出版了《中国百家抒情诗选》。与人合作编选出版的有(当代抒情短诗选)、《微型小说一百篇》。现为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教授、文艺理论教研究室主任,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理论学会会员。
目录:
目 录 文前絮语 导 论 本质特征论 一 摄影艺术的美学特征 1.艺术是社会生活的特殊反映 2.摄影艺术的审美特征 ①文学与摄影 ②音乐与摄影 ③绘画与摄影 二 艺术是主体生命的审美 创造 1.客观生活的两重属性 ①直接生活对获取深度审美体验 的价值 ②深刻的审美体验是艺术创作的 先决条件 ③间接生活是开阔艺术家审美视 界的重要因素 2.深化自察内省,寻找“类似”, 增强艺术发现能力 ①不断深化自察内省的审美能力 ②不断发现“类似”,增强审美 体验转移能力 ③不断发现具有本质的、特征性 的生活事物 三 生活总体结构的秩序性 1.整体生活结构的涵盖 ①客观生活整体秩序的结构 ②把握客观生活整体结构秩 序的重要性 2.把握总体生活秩序获 得独特的艺术发现 ①从大自然外部现象中探知事物 发生发展的内外统一关系 ②职业、时代和生理上的差 异对人的审美心理影响 3.个性形象内外有序的多层 次结构 艺术家论 四 艺术家的知能建构与 气质个性的整合 1.艺术家的知能建构 ①艺术家的知识与能力 ②摄影家知能建构的特点 2.对诗人雨果才能发展的透视 ①幼年时期雨果素质、个性与 心理品质的建构 ②青年时期雨果政治理想的嬗变 ③雨果“美丑对照”美学原则 形成 3.艺术家的气质、个性的整合 ①气质学说发生发展的概观 ②气质是一个心理动力系统 ③气质与个性的关系 ④气质、个性与艺术创作的关系 ⑤气质、个性与艺术知觉的关系 五 自然、家庭、社会环境对 艺术家创作的影响 1.自然环境对人类群体与艺术家 才能、气质、个性的润泽 ①地理环境对人类群体与艺术家 才能、气质、个性的浸润 ②大自然给予艺术家以生命滋养 2.家庭环境对艺术家才能、 气质、个性的浸润 ①大自然对诗人心灵潜移默化 的熔铸 ②家庭对诗人人格、个性的哺育 ③社会对诗人人生与美学理想 的启蒙 3.社会生活对两个摄影家艺术 风格的熔铸 艺术创作与鉴赏论 六 艺术观察力 1.艺术观察的心理定势 2.艺术观察的情感性与彻底性 ①情感是艺术观察的基本动力 ②做一个永无休止的观察家 3.摄影艺术观察的独特性 ①学会用镜头观察自然与社会 ②学会用第二只眼睛对可见 世界作出选择 ③摄影家艺术观察的个性特征 七 艺术情感记忆力 1.记忆的生理心理机制及其 创造性 ①记忆的涵义 ②记忆的生理心理机制 ③记忆的唤起及其创造性 ④记忆与遗忘 2.艺术记忆与情感 ①情感是记忆的心理基础和动力 ②情感记忆倾向与艺术家的个性 ③记忆力在摄影创作中的特殊地 位和作用 3.从作家化石的一段心路历程 看记忆与形象重组的演化 八 艺术想象力 1.艺术想象的涵盖与表现 ①艺术想象的涵义 ②艺术想象在不同艺术门类与 不同创作方法中的表现 2.艺术想象的特点 ①艺术想象的直觉性和异常活 跃性 ②艺术想象的形象性 ③艺术想象与思想情感 九 艺术创造思维能力 1.艺术创造力的涵盖及其表现 ①创造力的涵盖 ②创造能力在感知事物过程中的表 现 ③从造型不同心理层次的开掘看创 造力的发展递变 2.把握艺术创造思维活动的 本然秩序 ①多种思维能力的协调统一性 ②创造思维的本质涵义与作用 ③创造思维的特性及其种种表现 十 变形――艺术造型的 表现力 1.艺术变形的普遍性 ①变形存在的主客观基础 ②变形是艺术史的普遍现实 2.变形在摄影与其他艺术活 动中的表现及其特征 ①摄影艺术变形的基础与其表现 ②绘画、戏曲 电影、文学等艺术 的变形 十一 摄影审美意象的生成与物 化建构 1.摄影艺术审美意象的生成 2.摄影艺术创作内容和形式 的统一性 ①摄影艺术的内容和形式 ②形式美的生理心理基础 3.把握摄影艺术物化过程的 组构 ①光影造型 ②色彩造型 ③形状造型 后 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