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庄子》
:

弗兰西斯·培根:感觉的逻辑

弗兰西斯·培根:感觉的逻辑

作者: [法] 吉尔·德勒兹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7

价格: 28.00元

ISBN: 9787563366996

【🔥扫码右侧二维码】

【📱扫码极速下载】浏览器自动唤起

💎独家资源·限时共享

作者简介:

吉尔·德勒兹,法国哲学家。1925年1月18日生于法国巴黎,1944年中学毕业后就读于巴黎索邦大学哲学系。1957年任索邦大学哲学系助教,1960年任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研究专员,1964年到1969年任里昂学院哲学教授,1969年接替米歇尔·福柯任巴黎第八大学哲学系教授直至1987年退休。1995年11月4日,因难忍肺疾折磨,从巴黎住处的窗户坠楼自杀。德勒兹的影响遍布人文科学的各个角落,代表作《反俄狄普斯》和《千座高原》业已取得世界性的声誉。 董强,北京大学法语系教授、博士生导师。1988年赴法国留学,旅居巴黎12年。早年师从世界文学大师昆德拉。1995年合作创办法国第一家以介绍中国文化为宗旨的出版社“中国蓝”。1997年成为以法语写作的外籍作家,同年获博士学位。2001年起受聘北京大学法语系。主要著作有:中法双语诗集《远方的手》(1997),法语诗集《松绑的手》(1997),法语专著《亨利·米肖的现代诗与绘画》(1998),专著《梁宗岱:穿越象征主义》(北京,2004)等。回国后致力于翻译法语文学与美术著作,逾二十余部,包括《小说的艺术》、《波德莱尔传》、《云的理论——为了建立一种新的绘画史》、《西方1500年视觉艺术史》。目前正在主持翻译《西方绘画大辞典》(即出)。

内容简介:

在福柯打开的新视野中,德勒兹是将疆域拓展得最宽的一位,文学、电影、绘画,不一而足。而这本论培根的作品,是德勒兹将哲学触角引向绘画的最有代表性的作品,从中可以管窥德勒兹的基本哲学观念,尤其是德勒兹的思想方法。 德勒兹认为-弗兰西斯·培根的绘画以纯粹的形象取代了具象绘画,从而在抽象与具象之间,找到了第三条道路,拯救了形象在20世纪的命运,在他之前,塞尚已经开始了类似的探索,而从更广的艺术史角度来讲,这一探索可以上溯到古埃及艺术。这一探索的本质,是用一种具有触摸能力的视觉,取代了纯粹的视觉,其间有哥特艺术与巴洛克艺术曾经偶尔达到了这样的视觉。

目录:

德勒兹的第三条道路——《弗兰西斯·培根:感觉的逻辑》中文版导读法语版序法语版前言一 圆,圆形的活动场地 圆形与它的类比物——形象与形象化的区分——事实——“不可争辩的事实” 问题——绘画的三个元素:结构、形象与轮廓——平涂的作用二 关于古代绘画与具象的关系的思考 绘画、宗教与摄影——关于两个错误理解三 田径运动 第一个运动:从结构到形象——隔离——田径运动——第二个运动: 从形象到结构——身体逃脱:可憎——收缩、耗散:洗脸池、雨伞与镜子四 身体,灵与肉,变成动物 人与动物——不可区分的区域—— 肉体与骨头:肉体从骨头上滑下——怜悯——头部、脸部与肉五 概括性思考:培根绘画的不同时期与各个方面 从叫喊到微笑:耗散——培根连续的三个时期—— 所有运动的共存一轮廓的功能六 绘画与感觉 塞尚与感觉——感觉的层次——形象化与暴力—— 搬移的运动,散步——感官的现象学统一体:感觉与节奏七 歇斯底里症 没有器官的身体:阿尔托——沃林格的哥特线条—— 在感觉中的“不同层次”意味着什么——震动——歇斯底里与在场—— 培根的怀疑——歇斯底里、绘画与眼睛八 画出力量 表现不可见的事物:绘画的问题—— 变形:既非转化也非解构——叫喊——培根对生活的热爱——力量的列举九 交合形象与三联画 交合的形象——感觉的搏斗与交合—— 共振——节奏形象——宽度与三个节奏——两种“不可争辩的事实”十 札记:什么是三联画 见证人——积极的与被动的—— 坠落:层次的不同的积极现实——光线,汇聚与分离十一 绘画,在绘画动作之前…… 塞尚和与俗套的搏斗——培根与照片——培根与可能性—— 偶然性理论:偶然的划痕——视觉的与手工的——形象化的地位十二 图形表 培根眼中的图形表(线条与色点)—— 它的手工特征——绘画与灾变体验——抽象绘画,符号与视觉空间—— 行动绘画,图形表与手工空间——这两条道路都不适合培根十三 类比 塞尚:作为图形表的绘画题材——类比的与数码的—— 绘画与类比——抽象绘画的悖论地位——塞尚的类比语言、培根的类比语言: 平面、色彩与体积——调节——重新找回的相似性十四 每位画家都以自己的方式概括了绘画史…… 埃及和触觉的视觉表现——实质与事故—— 有机的表现和触觉一视觉的世界——拜占庭艺术:一个纯视觉的世界?—— 哥特艺术与手工——光线与色彩、视觉与触觉的视觉十五 培根穿越了什么 触觉的视觉世界及其衍生物——色彩主义——新的调节—— 从凡·高和高更到培根——色彩的两个方面:热烈的色调与混合色调, 平涂与形象,大片色彩区与色彩流十六 关于色彩的思考 色彩与绘画的三大元素——色彩一结构:平涂与它们的分区—— 黑色的作用——色彩一力量:形象、色彩流与混合色调——头部与阴影—— 色彩一轮廓——绘画与品味:好品味与坏品味十七 眼与手 数码、触觉、手工与触觉的视觉——图形表的实践—— “完全不同的”关系——米开朗基罗:绘画事实根据参考的顺序先后所引用画作的索引

相关推荐

追问
2025-03-04 9.3k
长安的荔枝
2025-03-05 4.8k

评论

2024-05-10 16:30:20
书虫小宝发表
德勒兹深入浅出的阐述,将培根的绘画艺术剖析得细致入微,让我醍醐灌顶。他笔下的培根不再是抽象与具象的二元对立,而是开创了绘画的第三条道路,仿佛在黑暗中点亮了一盏明灯。
2024-05-10 16:30:20
文艺青年发表
这本书简直让我大开眼界!德勒兹对培根绘画的解读,如同一个解谜高手,层层剥开培根作品的表象,揭示出其深层逻辑和美学意蕴。读完之后,我对绘画艺术有了全新的理解。
2024-05-10 16:30:20
艺术爱好者发表
德勒兹的思想锋利而深刻,他将哲学的触角伸向绘画领域,碰撞出了耀眼的火花。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培根的绘画,发现它不仅仅是视觉盛宴,更是思想的具象表达,令人回味无穷。
2024-05-10 16:30:20
读书达人发表
德勒兹的哲学视野宽广,对培根绘画的分析鞭辟入里,让我对艺术的本质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书中对触摸能力的视觉的阐述,更是让我对绘画的感知有了全新的领悟。
2024-05-10 16:30:20
艺术评论家发表
作为一本关于培根绘画的论著,德勒兹这部作品无疑是开创性的。他以独到的视角,将培根的绘画置于艺术史的长河中,探讨了其在抽象与具象之间的特殊位置。德勒兹的分析严谨而透彻,为培根的绘画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
登录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