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语

作者简介:
刘再复,一九四一年出生于福建南安刘林乡。一九六三年毕业于厦门大学中文系。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文学研究所所长,《文学评论》主编。曾在美国芝加哥大学、科罗拉多大学、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加拿大卑诗大学、香港城市大学、台湾中央大学、东海大学等院校分别担任过客座教授、讲座教授、名誉教授与访问学者。曾被邀在国内外五十多所高等院校作过学术讲演。著有《性格组合论》、《鲁迅美学思想论稿》、《文学的反思》、《论中国文学》、《放逐诸神》、《传统与中国人》、《罪与文学》(与林岗合著)、《现代文学诸子论》、《共鉴“五四”》、《红楼四书》(《红楼梦悟》、《共悟红楼》、《红楼人三十种解读》、《红楼哲学笔记》)、《李泽厚美学概论》、《双典批判》、《思想者十八题》、《文学十八题》、《读沧海》、《太阳·土地·人》、《人间·慈母·爱》、《人论二十五种》、《漂流手记》十卷、《师友纪事》、《人性诸相》等四十多部学术论著和散文集。作品已翻译成英、日、韩、法等多种文字。 刘剑梅,出生于福建省南安县。北京二中学生,北京大学中文系学士,美国科罗拉多大学东亚系硕士,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东亚系博士,曾为美国马里兰大学亚洲与东欧语言文学系副教授,现任教于香港科技大学人文学院。出版过中文著作《庄子的现代命运》(商务印书馆,2012年)、《共悟人间:父女两地书》(与刘再复合著,香港天地图书,二000年;上海文艺出版社,二00一年;台湾九歌出版社,二00三年)、《狂欢的女神》(香港明报出版社,二00四年;台湾九歌,二00五年;北京三联,二00七年),《共悟红楼》(与刘再复合著,北京三联,香港三联,二00九年),《革命与情爱》(上海三联,2009年),英文专著《革命与情爱:文学史女性身体和主题重复》RevolutionPlusLove:LiteraryHistory,Women’sBodies,andThematicRepetitioninTwentieth-CenturyChineseFiction(美国夏威夷大学出版社,二00三年),《金庸现象:中国武侠小说与现代中国文学史》TheJinYongPhenomenon:ChineseMartialArtsFictionandModernChineseLiteraryHistory(与何素楠AnnHuss合编,CambriaPress,二00七年),另有中英文文章数十篇,发表于各种报刊。
内容简介:
本书为刘再复先生有关教育文章的合集。作者从跨文化的视野、以哲人的心路历程讨论了教育的本质、内涵、教育的境界、儿童的成长等问题,启人深思。在比较审视的背后,在对故国师长的情思中,是作者对真教育的呼唤和对生命的爱。
目录:
第一辑父女教育论语(刘再复、刘剑梅) (一)教师职业 (二)关注教育的家庭原因 (三)高举心灵的旗帜 (四)中国与美国的教育结构 (五)美育与情感教育 (六)“德育”的内涵 (七)德育不可复古倒退 (八)“智育”的内涵 (九)“体育”的内涵 (十)学校的免疫力 (十一)自学与自明 (十二)教育的境界 第二辑教育讲演 (一)教育、美育与生命质量 ——在香港“课程发展议会”退思日上的演讲 (二)我的教育观 ——在安徽铜陵三中的讲话 (三)蔡元培的内心律令 ——在香港“北京大学校友会”聚会上的讲话 (四)文学艺术中的天才现象 ——在香港岭南大学和安徽铜陵三中的演讲 (五)人文世界的精神漫游者 ——在哈佛大学李欧梵退休仪式上的讲话 (六)告慰老师 ——在厦门大学中文系九十周年系庆会上的讲话 第三辑教育访谈与对话 (一)我最关注的是教育问题 ——答《凤凰周刊》记者吴婷问 (二)关于教育的两次对话 ——和李泽厚的对话 (三)读书三部曲 ——厦门商报记者陈雪慧访谈录 第四辑与教育相关的文章 (一)童年的长度 (二)儿童节与高考 (三)摇篮时期爱的方向 (四)沉默的校风 (五)《红楼梦》连环画本序 (六)青年时代的书目 (七)快乐园里说快乐 (八)新哥伦布的使命 (九)博士不自由 (十)抽烟的少女 (十一)科罗拉多惨案 (十二)再说科罗拉多惨案 (十三)小莲的喜讯 (十四)疯狂的硅谷 (十五)女儿的学校 (十六)毕业赠言 (十七)百年前鲁迅的伟大呼吁 (十八)风范的意义 (十九)杨喜莱散文集《年青的海》序 (二十)清华,你应是鹰的摇篮 (二十一)坐着就是力量 (二十二)抬政治棺材的老师 (二十三)贾赦的读书记 (二十四)救援我心魂的几个文学故事 (二十五)杰弗逊总统的二十一条语录(试译) (二十六)新亚校歌:珍重珍重 (二十七)当作家易,做一个人难 (二十八)努力做一个人 (二十九)器世界与情世界的冲突 (三十)中国贵族精神的命运(提纲) 第五辑缅怀老师 (一)缅怀我的彭柏山老师 ——彭小莲《他们的岁月》香港版序 (二)璞玉 ——缅怀郑朝宗老师 (三)永远拥有那一份天真 ——祝贺蔡厚示老师八十寿辰 (四)缅怀与惋惜 ——纪念陈汝惠老师逝世十周年 (五)永远的文化纪念碑 ——缅怀陈嘉庚先生 (六)悲伤的八月 ——缅怀岳父陈英烈老师 (七)死了的端午节 ——缅怀刘中法老师 第六辑教师颂 (一)月季颂 (二)致老师 (三)摇篮 (四)为什么灯火更明亮了? (五)珍惜 (六)书渴 (七)慈母颂 (八)爱因斯坦礼赞 第七辑父女书写 (一)我在美国的教学生涯(刘剑梅) (二)庄子的坎坷与凯旋 ——剑梅《庄子的现代命运》序(刘再复) (三)亲情与才情的双重诗意 ——剑梅《狂欢的女神》序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