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增广贤文》
:

最后的触摸

最后的触摸

作者: 北京青年报

出版社: 中国青年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3-08

价格: 26.00

ISBN: 9787500652458

【🔥扫码右侧二维码】

【📱扫码极速下载】浏览器自动唤起

💎独家资源·限时共享

作者简介:

500年后也会存在田野考古 我们曾经问白彬副教授:500年后还有田野考古这一行吗? 他说:会有的。 那么,我们想,500年后,我们今天地面上许多物质的东西,也会作为一种堆积,成为未来的考古学家发掘的对象。 是在对考古工地的采访中,我们熟悉了“堆积”这个词。 考古学上的“堆积”,和现代汉语里的词义不一样,指的是埋藏于地下的历史遗迹。堆积是人的活动形成的,有受人力影响而留下的堆积,也有受自然力影响而留下的堆积。前者,就叫做文化层堆积。人类在其自身生存和繁衍的过程中,不断毁坏着旧有的堆积层,也不断留下新的堆积层。 比如,人在修建墓穴、地窖、水渠的时候,或者,在盖房打地基时,都会破坏以前的堆积。但是,当若干年后,这些建筑由于自然或社会的原因,被废弃,或被毁坏,天长日久,被风沙和黄土掩埋起来,或是地形地貌由于各种原因的改变就在地下形成了一个新的层次。一代一代的人,如此循环下去,形成地层堆积的序列。考古学家就是通过对这些文化堆积的发掘,来感知和认识历史。 我们今天所从事的一切活动,无论是经济的,还是文化的,无论是政治的,还是军事的,无论是生产的,还是生活的,也都会在历史上留下印记。 这些活动的成果――城市、村落、道路、建筑、交通工具、生活用品之术作品……以至,我们写下的这些文字,在未来的若干年后,都有可能变成一种文化堆积,沉埋于某一地层。 也许,科技手段的高度发达,使后人在了解我们今天所处的社会时,不必主要地通过田野考古了。但,重要的不是后人用什么手段了解我们的今天,而是我们给后人留下一个什么样的今天。

内容简介:

2003年5月25日到6月10日,短暂的17天,峡江发生了从未有过的历史剧变。作为东连江汉、西接巴蜀、南通两湖、北达三秦的重要文化通道的峡江,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独特的地理位置造就了独特的峡江文明。  而峡江文明的成因、演变及其在中华文明发展进程中的作用却一直未能完全揭开。为在蓄水前揭开峡江文明之谜,成千上万名考古工作者开始了长达10年的史无前例的考古会战。

目录:

开篇一次心灵跟随眼睛的行程 第一章史前文明南北碰撞 第二章东传西送走出蛮荒 第三章巴人之谜终难破解 第四章千古兴衰一个盐字 第五章兵家必争烽火绵延 第六章石质汉书做立天地 第七章购忍之谜无尽猜想 第八章千里栈道绝壁史诗 第九章白自石梁水下绝唱 第十章唐时明月温馨照人 第十一章巴东宋城索引子年 第十二章摩崖石刻雕印时光 第十三章诗风歌骨传世铿锵 第十四章山农民居幽谷清响 第十五章张桓侯庙灵钟千古 第十六章石宝古寨江中玲球 第十七章百年航运承惊载险 结语现在把什么留给未来 后记

相关推荐

追问
2025-03-04 9.3k
长安的荔枝
2025-03-05 4.8k

评论

暂无评论
登录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