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中国

作者简介:
作者系几个对中国农村留守群体有着“贴面”情感的新闻人,他们有着历史、新闻、政治、经济和外国语言文学等专业背景,在中国顶尖媒体城市从事一线新闻工作。他们长期保持着对留守群体的高度关注,深入流动者漂泊城市的边边角角,以及大山深处留守群体的固有家园进行“田野调查”式采访,带着对留守群体浓烈的朴素情怀,走进他们的生活和心灵世界,采集出带着朴实“体温”的一手资料,并以理性的文字呈现出留守群体生活和精神世界里的无奈和叹息。作者著有《流动中国:中国流动人口生存现状考察》。
内容简介:
1. 作者团队深入贵州、山东、广东等省份,深度调查,利用一手材料,展现留守现象的深层纹理。无宏观理论阐述、无过分悲情的揭露,中立、温和,讲述留守儿童妇女老人的真实故事,直击中国城市化软肋。 2. 中国的城镇化说到底应该是关于人的城镇化。中国的农村正在衰败,而庞大流动人口却始终无法融入城市,父母儿女天各一方。新型城镇化能否终结庞大的人口迁徙流动,从而终结留守问题?广州番禺的样本或许可以揭示解决问题的一个方向。 3. 书中作者深入留守家庭拍摄的照片与文字图文互现,共同呈现留守群体的困苦与坚韧。
目录:
开篇 变迁之痛:留守者的城乡夹缝生活 第一部 留守儿童:撂荒在苗圃的“花朵” 第一篇 孩儿孤立在墙角 1.一个山村和一群留守的孩子 2.曲曲弯弯上学路 3.留守儿童杀人事件 4.五孩童溺亡的背后 5.留守儿童日记 第二篇 城市里的留守梦想 6.“小候鸟”的城市夏天 7.“二次留守”:哭了想来,来了想哭 第三篇 亟待弥补的亲情 8.过年的挣扎:到底回不回家? 9.妈妈回家的温暖 10.家里的娃儿更重要 11.“想妈妈”——科技弥补的亲情 12.学校就是家,家就是学校 13.成长试验:打开孩子们的心扉 第二部 留守妇女:独守的空房和空寂的原野 第四篇 困境中难撑一片天 14.刘小凤之苦 15.“留守妈妈”的杀子与自杀 16.网络歌谣和被改变的命运 第五篇 留守妇女的“乡城性史” 17.“红杏出墙”的血和泪 18.被侵犯的纠结 19.夫妻房建在工地——凑合着过 20.“七夕”:大学生请开房 第六篇 姐妹们,拉起手来! 21.“留守妇女互助组”,助力什么? 22.“返乡潮”消化“留守” 第三部 留守老人:进门的灯,出门的锁 第七篇 空心村庄,寂静的守候 23.村里的年轻人,都走了 24.9个人的杨集庵村 25.我欲抚养,我本无力 第八篇 守得住孤独守不住隐痛 26.寂寞老人与老“小姐” 27.2012重阳实录:这不是我的节日 28.孟祥福:从打工者到留守老人 尾声 全家迁徙,能否终结“留守”? 后记 让公平正义的阳光照进留守的家园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