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增广贤文》
:

从革命到共和

从革命到共和

作者: 陈建华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年10月

价格: 39.00元

ISBN: 9787563390168

【🔥扫码右侧二维码】

【📱扫码极速下载】浏览器自动唤起

💎独家资源·限时共享

作者简介:

陈建华,生于上海,1988年获复旦大学文学博士,2002年获哈佛大学文学博士。1989-1991在美国加洲大学柏克莱分校作访问学者。曾任教于复旦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美国欧柏林学院,今在香港科技大学人文学部。发表专著《十四至十七世纪中国江浙地区社会意识与文学》、《徘徊在现代和后现代之间》(与李欧梵合著)、《“革命”的现代性――中国革命话语考论》、《革命与形式――茅盾早期小说的现代性展开,1927—1931》、《帝制末与世纪末――中国文学文化考论》,及文学创作《陈建华诗选》、《去年夏天在纽约》等。

内容简介:

本书收入近年来部分重要论文,冠名以“从革命到共和”,乃取自张灏先生“转型时代”的概念,即自清末到民国,知识群体互争雄长,推动思想潮流,建构公共空间,而报刊杂志等传媒则起了关键作用。本书以孙中山、梁启超为例,探讨晚清“革命”话语的理论与实践,而关于拿破仑一文说明其英雄传奇在中国的传播轨迹,到“新小说”中却被描画成“英雄末路”,意味着大众传媒的兴起对于“革命”价值的接受出现某种转折。 本书主要论述民国时期的都市通俗文学、电影与报刊杂志等大众传媒的关系,描绘文学与文化多元竞争的盛况。重点之一是针对现下学界的流行看法,强调“通俗”(即“鸳鸯蝴蝶派”)文学不仅在大众启蒙及打造时尚等方面扮演重要角色,也在政治和文化方面切入都市的发展趋势,体现了“共和”宪政的自由与民主理念。

目录:

革命话语与文学革命 “革命”话语的转型与“话语”的革命转型——从清末到1920年代末 孙中山“革命”话语与东西方政治文化考辨——关于“革命”的历史化与“后设”诠释问题 民族“想象”的魔力——重读梁启超《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 拿破仑与晚清“小说界革命”——从《泰西新史揽要》到《泰西历史演义》 报刊杂志与政治文化 《申报·自由谈话会》——民初政治与文学的批评功能 共和宪政与家国想象——周瘦鹃与《申报·自由谈》,1921-1926 1920年代“新”、“旧”文学之争与文学公共空间的转型——以文学杂志“通信”与“谈话会”栏目为例 文学、电影与都市文化 中国电影批评的先驱——周瘦鹃《影戏话》读解 格里菲斯与中国电影的兴起——1920年代通俗文学与电影的整合及其文化政治 殷明珠与1920年代初好莱坞明星文化 文本、文学主体与欧美现代主义 现代文学的主体形成——以周瘦鹃《九华帐里》为中心 质疑理性、反讽自我——张爱玲《传奇》与奇幻小说现代性 张爱玲与塞尚——1940年代的“写实”与“超写实”主义

相关推荐

追问
2025-03-04 9.3k
长安的荔枝
2025-03-05 4.8k

评论

2024-05-09 23:13:37
书香雅韵发表
《从革命到共和》一书深入浅出地探究了清末民初的思想变迁和大众文化兴起的关联。以孙中山、梁启超为代表,透彻阐述了“革命”话语的演变。同时,对拿破仑传奇在中国的传播轨迹以及“新小说”对其颠覆性解读的分析,展现了大众传媒对“革命”价值接受的转变。更引人入胜的是,本书揭示了民国时期都市通俗文学、电影和报刊杂志等大众传媒的蓬勃发展,生动描绘了文学与文化的多元竞争盛况。作者强调“鸳鸯蝴蝶派”文学的启蒙和政治文化影响,让人耳目一新,拓宽了学术界的视野。
2024-05-09 23:13:37
清风逐月发表
读完《从革命到共和》,仿佛穿越时空,见证了清末民国那段风起云涌的时代。作者笔调流畅,史料丰富,论述严谨,将思想界、文化界和大众传媒这三者之间的互动勾勒得淋漓尽致。从孙中山、梁启超的“革命”主张到拿破仑形象的演变,再到都市通俗文学的兴起,本书以一个个鲜活的案例,展现了中国社会从革命到共和的思想文化演进轨迹。尤其是对“鸳鸯蝴蝶派”文学的重新审视,既颠覆了传统观念,也为理解民国时期的社会风貌提供了新颖的视角。
2024-05-09 23:13:37
银河漫步发表
《从革命到共和》是一部开拓性的著作,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深入挖掘了清末民初大众传媒与思想文化变迁之间的关系。作者以孙中山、梁启超为切入点,探究“革命”话语的生成、传播和接受,揭示了大众传媒在其中扮演的关键角色。更为重要的是,本书对民国时期都市通俗文学、电影和报刊杂志等大众传媒的考察,突破了精英文化研究的局限,为我们理解民国时期的社会文化提供了更加全面多元的视角。
2024-05-09 23:13:37
知海无涯发表
《从革命到共和》是一本思想性与学术性兼具的佳作。作者从“转型时代”的视角出发,以报刊杂志等大众传媒为平台,审视了晚清民初知识群体争雄长、建构公共空间的过程。通过对孙中山、梁启超等代表人物的深入研究,本书揭示了“革命”话语的内涵演变和实践策略,并指出拿破仑英雄传奇在中国的传播轨迹反映了大众传媒对“革命”价值的复杂影响。此外,本书对民国时期都市通俗文学、电影等大众文化的研究,为我们理解这一时期的社会文化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和独到的见解。
2024-05-09 23:13:37
风轻云淡发表
《从革命到共和》是一本极具学术价值的著作。作者以“从革命到共和”这一主题为线索,通过对孙中山、梁启超等革命先驱思想的深入剖析,揭示了清末民初思想界的激荡与变迁。同时,作者还从大众传媒的角度切入,考察了报纸、杂志等媒体对“革命”话语的传播和塑造。值得一提的是,本书对民国时期都市通俗文学、电影等大众文化的关注,为我们理解这一时期社会的文化变迁提供了新的视角。
登录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