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庄子》
:

隐形书写

隐形书写

作者: 戴锦华

出版社: 江苏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1999-9

价格: 14.00元

ISBN: 9787214025647

【🔥扫码右侧二维码】

【📱扫码极速下载】浏览器自动唤起

💎独家资源·限时共享

内容简介:

90年代,大众文化无疑成了中国文化舞台上的主角。在流光溢彩,盛世繁华的表象下,是远为深刻的隐形书写。凸现这隐形字样,并在新的坐标中勾勒一幅文化的地形图,是一个文化研究者的选择。 作者简介: 戴锦华,1959年生于北京,198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曾任教于北京电影学院电影文学系。现任北京大学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和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东亚系教授。从事电影史论、女性文学及大众文化领域的研究。著有《浮出历史地表——现代中国妇女文学研究》(合著)、《电影理论与批评手册》、《镜城突围》(论文集)、《隐形书写——90年代中国文化研究》、《犹在镜中——戴锦华访谈录》、《拼图游戏》(随笔集)、《雾中风景:中国电影文化1978——1998》,以及 Cinema and Dsire:A Feminist Maxism and Cultural Politics in Dai Jinhua's Works.主编、撰写有《书写文化英雄:世纪之交的文化研究》等。

目录:

结论:文化地形图及其他 文化风景线的延伸 文化研究及其陷阱 理论旅行与现实观照 何谓“大众” “格调”还是阶级 现实与话语逻辑 “大众”·主体 权力·媒介 共用空间 媒介的权力 第一章 镜城突围 前史Ⅰ:“文革”叙事与“启蒙”时代 前史Ⅱ:新时期的“文化英雄” 前史Ⅲ:关于“历史” 创伤与“失语” 市声之畔 沉寂与众声喧哗 文化镜城 第二章 消费记忆与突围表演 意识形态、禁忌与记忆的消费 梦魇与禁忌 窥秘与奇观 第三章 救赎与消费 文化毛泽东 “原画复现” 记忆的“价格” 第四章 想象的怀旧 时尚与记忆 怀旧的需求 无处停 泊的怀旧之船 怀旧感与构造“个人” 南国的浮现 第五章 雾中风景 乐观之帆 一种描述 影坛“代群” 困境与突围 空寂的舞台之上 镜城一景 对话、误读与壁垒 “新人类”与青春残酷物语 结语或序幕 第六章 镜像回廊中的民族身份 “留学生文学”与畅销书 世界想象与中国 转型与文化浮桥 “美国”梦与种族、阶级 第七章 全球景观与民族表象背后 民族主义潮汐 流行图全景 一次回溯 “视觉”误差 地形图一隅 家与国 第八章 现场、戏仿与幻象 在“边缘” “现场” 中国的“后现代”命名 转型时期的魔幻与戏仿 复制与戏仿之镜 个案举隅:狂言或搅局 第九章 隐形书写 广场一市场 挪用与遮蔽 “无名”的阶级现实 阶级的“修辞”

相关推荐

追问
2025-03-04 9.3k
长安的荔枝
2025-03-05 4.8k

评论

2024-05-09 14:11:46
书海泛舟者发表
戴锦华的《隐形书写》以敏锐而深刻的视角,揭示了中国文化深度中隐秘的流动。她通过对90年代大众文化的剖析,展现了文化表象下的暗涌与潜流,为我们理解社会变革和文化发展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2024-05-09 14:11:46
文字迷踪发表
这本书充斥着戴锦华睿智的洞察力和深邃的思想。她以流畅而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将文化研究的视野扩展到中国当代文化舞台,引领读者探索大众文化背后的动机、影响和隐喻。
2024-05-09 14:11:46
思辨者发表
《隐形书写》是一部开创性的作品,它打破了传统文化研究的框架,以一种批判性的后现代视角审视中国文化。戴锦华对女性主义、马克思主义和后殖民主义理论的综合运用,为文化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基础。
2024-05-09 14:11:46
文化探索者发表
戴锦华用生动的笔触,描绘了一幅90年代中国文化图景。她敏锐地捕捉到社会转型期的文化裂痕和文化复苏,从电影、电视、文学等媒介中探索其内在流动性和复杂性。
2024-05-09 14:11:46
思想启蒙者发表
《隐形书写》是一本引人入胜、发人深省的著作。它挑战了我们对中国文化的传统观念,揭示了文化在社会权力关系中的作用。戴锦华的分析为我们提供了理解当前文化景观和应对未来文化变革的宝贵工具。
登录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