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明代谚语
:

大夏书系·让教育多一点理想:陈心想教育随笔精选

大夏书系·让教育多一点理想:陈心想教育随笔精选

作者: 陈心想

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5-12-1

价格: CNY 32.00

ISBN: 9787567543188

【🔥扫码右侧二维码】

【📱扫码极速下载】浏览器自动唤起

💎独家资源·限时共享

作者简介:

陈心想,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社会学博士。现供职于美国密西西比州立大学国家战略规划与分析研究中心。曾获得明尼苏达大学麦克阿瑟学者奖学金,社会学系优秀研究生助教奖、马丁德尔奖等。学术研究曾得到美国国家科学基金、麦克阿瑟基金等支持。 出版中文作品《明尼苏达札记》(2012),《第三只眼睛看教育》(2014,合著),《走出乡土》(即出):教育随笔多发表在《教师月刊》《教师博览》《中国教师报》《中国教育报》《教育时报》等报刊。

内容简介:

《让教育多一点理想(陈心想教育随笔精选)(精)/大夏书系》精选作者陈心想在《书屋》《南方都市报》《中国教师报》等国内各大报刊开设的专栏文章51余篇,有冷峻、理性的批判,也有体察入微的温情叙写。作者既有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以及生物学的深厚功底,又有中美教育比较的视野,其文字耐人寻味,富有哲理。 编辑推荐 教育,是中国社会的一大痛点,我们正在通过满是问题的中国教育塑造下一代,这是一件很糟糕的事情。陈心想博士亲自体验过东西方的教育,他出身中国的师范,现在在美国做研究,还是一名小学生的爸爸,这《让教育多一点理想(陈心想教育随笔精选)(精)/大夏书系》记录了他十多年间跨越中西、从受教到育人的心得体会,其中很多真知灼见,可以启发、巩固我们对于教育的设想和理想,值得阅读。 郑也夫(北大教授):在旅美留学、治学的十四年中,作者时时关注美国教育,亦念念不忘中国教育。二者强烈的对照,构成了他内心的冲动和笔下的文章,更是反省中国教育的重要视角,棒喝见怪不怪之惰性的不二法门。 薛涌(美国萨福克大学副教授):陈心想小时候连饭都吃不饱,上了中学还没见过公共汽车,从乡村中学考进中师,保送大学,留美拿到博士、现供职于美国高校智库国家战略规划与分析研究中心…… 这是一条充满了挑战的漫长成长之路。当他说“成长不能抄近道”时,不仅是学生和家长,所有人(也包括那些校长、教授、教育专家)都必须洗耳恭听。能以“我过的桥比你走的路还多”的经验来给我们展现人生课堂的,除了陈心想博士,还真找不出几个人来。 南桥(美国高校教育设计专家,教育专栏作家):陈心想博士的这本书,说到了当今教育的诸多痛点,比如家长给孩子的成长代劳,只偏重智力培养,只知做圈养放养的选择而不知培养等。这本书旁征博引却又很接地气,见解独到,屡屡打破流传广泛的成见,会给家长和教育界人士深刻启发,却又没有居高临下,雄辩而亲切,非常值得一读。 涂子沛(《大数据》作者,阿里巴巴副总裁):教育,是中国社会的一大痛点,我们正在通过满是问题的中国教育塑造下一代,这是一件很糟糕的事情。陈心想博士亲自体验过东西方两国的教育,他出身中国的师范,现在在美国做研究,还是一名小学生的爸爸,这本随笔集记录了他十多年间跨越中西、从受教到育人的心得体会,其中很多真知灼见,可以启发、巩固我们对于教育的设想和理想,值得阅读。 熊丙奇(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中国教育的改革与进步,需要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更需要自下而上的、所有与教育相关者的积极参与;需要埋头苦干的精神,更需要对教育理想的坚守。这本《让教育多一点理想》,展现的就是作者对教育理想的坚守,对中国教育改革的参与,以及对中国好教育的期盼。期待她能点燃更多人心中的教育梦想,汇聚起推动中国教育的力量。

目录:

自序 岂可忽视“美盲” 成长是独特的生命体验 父母要当孩子的“贵人” 是奖励分数还是奖励习惯 注重培养“非智力品格” 美国“高考状元”的经验与感悟 “鸟类标本”考题的故事 “教育世界”的解读引领教育行为 “第X名现象”是个伪问题 永师杂忆 天地有大美 岂可忽视“美盲” 好教师的价值 教育转型:从培养雇员到创业者 美国公众对学校的期待 美国好教师的三大法宝 卓越之路:教师作为创新与统合者 维护好创新的“神经网络硬件” 好教师的价值 名师与养气 蹲下来和孩子一起看世界 优秀生为何成群地来 水平式教学提高社会资本 如何利用“大数据”为教育服务 教师要了解学生同龄群体 教学中“学”为重心 旷课10%意味着什么 给美国小学生讲“司马光砸缸” “我们这里不比孩子!” 撕书作为毕业仪式 美国学生如何学外语 给平凡孩子也点个赞 蹲下来和孩子一起看世界 或许与教育有关 校长和学校发展 教育不平等 农村留守儿童 悟性与读书 尖子·选材·陪绑 走出职业倦怠 家庭背景与同窗情谊 以交往为学生生活的视角 两个问题的答复 “关系型”教育:一种教育观念 “关系型”教育:一种教育观念 学生心中“看不见的黑板” 建立师生信任关系的策略 生命成长所需要的四种空间 归类人才谈教育 中国教育的出路 后文凭时代 北大学子笔下的科场 十万元买下复读生岂是教育之道 名人当学会应对“富裕挑战” 从实求知,实现理性自觉 中国教育的出路 让教育多一点理想

相关推荐

追问
2025-03-04 9.3k
长安的荔枝
2025-03-05 4.8k

评论

2024-07-23 22:39:21
书虫漫步发表
《让教育多一点理想》一书,字里行间透露着作者对教育的思考与期盼。作者从教育的本质、目标、方法等方面展开讨论,深入浅出地分析了中国教育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书中既有对教育弊端的犀利批判,也有对教育理想的深情寄托。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这本书让我深受启发和共鸣,也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教育信念。
2024-07-23 22:39:21
灯火阑珊处发表
陈心想老师以其独特的视角和丰富的经历,为我们呈现了一幅中西方教育的对比图。书中深刻剖析了当下中国教育的弊端,如应试教育、唯分数论等。同时,作者也提出了自己的教育理念,强调教育应该以人为本,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这本书不仅对教育工作者有启发,对家长和学生也同样有借鉴意义。
2024-07-23 22:39:21
墨香盈袖发表
读完《让教育多一点理想》,我最大的感受是沉重与希望并存。沉重的是,中国教育存在着诸多问题和挑战,如教育资源分配不均、教育公平难以实现等。希望的是,作者对教育理想的坚持和对中国教育未来的期许,给了我们继续前行的动力。这本书是一本值得反复品读的教育著作,它将点燃更多人对教育的思考与行动。
2024-07-23 22:39:21
知书达理发表
陈心想博士的《让教育多一点理想》,是一本发人深省的教育随笔集。作者以其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中国教育的现状和问题,如教育体制僵化、教师队伍素质参差不齐等。同时,作者也提出了自己的教育主张,认为教育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力。这本书为教育改革提供了宝贵的建议,值得教育工作者、家长和学生共同学习。
2024-07-23 22:39:21
博览群书发表
《让教育多一点理想》一书,是一本值得推荐的教育专著。作者从一个教育研究者的角度出发,对中西方教育进行了深入的比较和分析。书中既有对教育弊端的犀利批判,也有对教育理想的深情期盼。作者的观点鲜明,论据充分,语言犀利,读来让人拍案叫绝。这本书对教育工作者和家长都有很好的启发意义。
登录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