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玩鉴赏百日通

内容简介:
古书画是最具民族特色的艺术品之一。以前,写字画画一度都以为是文人雅士、王公贵族的独有,而今,平常百姓或拥有或收藏一些字画已是平常的事。而书画鉴定之门径也非深不可测,没有学过书画的朋友,也同样能很好地收藏和鉴定书画――这便是本书要告诉我们的。本书是关于古书画鉴定的知识的书,也是一本中国书画的小史,作者历数每个朝代书画精品的特点及风格流变,印章的种类,款式的式样、文房四宝的相关知识、当今书画市场的现状……无不分条缕析,娓娓道来。
目录:
书画鉴定门径 一目定真伪――书画鉴定的最高境界 胸中沟壑入画图――山水画皴法 人物画十八描 徐家野逸与黄家宝贵――谈花鸟画两大流派 中国画的宗祖――战国帛画 以形写神迁想默得――顾恺之的贡献 文人雅玩――书画扇 国画品评的理论基础――谢赫的“六法论” 远近山水咫尺千里――展子虔《游春图》的影响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光彩夺目的唐代绘画 艺术技法全面发展的五代绘画 百花齐放的宋代绘画 得之象外寄情其中――宋代文人画的兴起 文人画的理论奠基人――苏轼 古代风俗画的代表作――《清明上河图》 画师白发西湖住引出半边一角山――南宋四大家的画风 皇帝书画家――赵佶 清气满乾坤――文人画风行的元代 各具风貌的元四家 他打开了文人画的大门――元代书画家赵孟 愿《富春山居图》早日团圆 流派纷繁风格新异――明代的绘画 明早期画坛――院体、浙派平分天下 承前启后的吴门画派――沈周及其传人 出类拔萃的吴门四家 从工艳到写意――谈明代宫廷三大家 青藤白阳――两位大写意画家 传统绘画集大成者――董其昌的绘画与理论 人物画奇才陈老莲 武林画派――蓝氏一门 四王吴恽――清初六大家 画坛奇人――清初四僧 崇尚摹古的清前期绘画 最长的画卷――《康熙南巡图》 载入画史的金陵八家 画中国画的外国画家 用指作画的高其佩 人间仙境何处寻袁氏父子笔底有 富于独创的扬州画派 海派的崛起 海派中的佼佼者――谈任氏艺术 气势磅礴纵横画坛――吴昌硕与蒲华 中西结合的岭南画派 千姿百态的民间绘画 古代人体艺术的美感 国画中的一股暗流――《春宫图》的产生与流行 有字龙骨的发现 商周时的完美文字――金文 书体演变日臻完善 书画本同源 书法欣赏入门 王羲之的书法功绩 高潮迭起的唐代书法 苏黄米蔡各有千秋 宋徽宗独创瘦金体 宋元为宗远追晋唐――漫谈明代书法 寄情翰墨笔力雄奇――清初隐士书法家散记 书画何为民 闲话碑学 碑学兴起翻天覆地 三画法书多劫难 艺术圣殿被盗纪实 清宫珍藏书画流散记 清末书画遭大劫 张伯驹重金救国宝 书画时代风格的把握――书画鉴定入门淡之一 书画家个人风格的把握――书画鉴定入门谈之二 笔墨上的判断――书画鉴定入门谈之三 文字考证不可忽视――书画鉴定人门谈之四 建筑物和服饰用品的考证――书画鉴定入门谈之五 学会利用文献资料――书画鉴定入门淡之六 宋以前书画纸绢的辨识 元明书画纸绢的辨识 清代书画纸绢的辨识 宋元书画用印简析 明清书画用印简析 书画印章种类繁多 谈谈历代御府用印 落款得宜增色多 一字抵千花――题款的内容和格式 文房用具谈之一――谈毛笔 文房用具谈之二――谈墨 文房用具谈之三――谈宣纸 文房用具谈之四――谈砚 历来书画造假多 真假难辨的代笔书画 漫谈完全造假 旧书画如何做假 区域性造假与苏州片 专造假法书的河南造、湖南造 南北书画造假的识到――略谈广东造与北京后门造 书画常用格式 书画装裱艺术 古代书画装裱纵谈 书画专业常用俗语 书画保养常识 中国书画备受瞩目 国画拍卖行清简介――古代部分 国画拍卖方情简介――近代、现代部分 附图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