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法新论

目录:
目录 序 第一编 总论 第一章 家庭法概述 一 概念 (一)我国家庭法立法的迫切性 (二)我国家庭立法的产生、发展 (三)家庭法的概念和调整对象 (四)家庭法的内容和体系 (五)家庭法与相邻法的关系 (六)家庭法的研究方法 二 当代主要的家庭法律观 (一)马克思主义的家庭法律观 (二)资产阶级思想体系的家庭法律观 (三)宗教的家庭法律观 三 家庭法立法概况 (一)大陆法系诸国家庭立法 (二)英美法系诸国家庭立法 (三)社会主义法系诸国家庭立法 (四)伊斯兰法系诸国家庭立法 (五)印度法系家庭立法 (六)非洲法系诸国家庭立法 (七)我国港澳台地区的家庭立法 (八)现代科技发展对家庭立法的影响 第二章 我国家庭法的基本原则 一 完善的必要性 (一)目前我国家庭关系的现状及问题 (二)家庭关系的发展趋势 二 具体内容 (一)保护公民合法的民事权益 (二)男女平等与公平自愿 (三)权利、义务相一致 (四)遵守社会公德 (五)保护妇女、儿童和老人的合法权益 (六)婚姻自由 (七)一夫一妻制 (八)计划生育 (九)义务、责任法定 (十)过错赔偿制 三 贯彻和实施 (一)消除传统观念对实施的影响 (二)正确地理解是贯彻的前提 第三章 亲属 一 亲属的概念和特征 (一)亲属的概念 (二)亲属的种类 (三)亲属的范围 (四)亲属的特征 二 亲系和亲等 (一)亲系 (二)亲等 三 亲属法律关系的发生 终止及其效力 (一)亲属关系的发生 (二)亲属关系的终止 (三)亲属关系的法律效力 第二编 婚姻制度 第四章 结婚法 一 结婚法概述 (一)结婚的概念、特征 (二)结婚制度的历史沿革 (三)我国现行的婚姻登记制度 (四)结婚登记中应建立、完善的五项制度 二 结婚的要件 (一)结婚要件的划分 (二)结婚的必备要件 (三)结婚的禁止要件 第五章 结婚的效力 一 结婚的效力的概述 (一)结婚效力的概念 (二)结婚效力的历史沿革 二 夫妻人身关系 (一)夫妻人身关系的概念 (二)我国现行的夫妻人身关系的内容 三 夫妻人身关系的立法建议 (一)身份权及相互忠诚义务 (二)居住权及同居义务 (三)互相协助权和帮助义务 (四)监护的权利和义务 (五)申请宣告失踪、死亡权 四 夫妻财产关系 (一)夫妻共同财产制 (二)个人财产权不受侵犯 (三)夫妻相互扶养的义务 (四)夫妻相互继承遗产的权利 五 夫妻关系中的刑事法律问题 (一)虐待和遗弃 (二)故意伤害、故意杀人 (三)窝藏包庇 (四)窝赃、销赃、伪证 (五)传授犯罪方法 (六)共同犯罪 第六章 婚约及相关法律责任 一 婚约概述 (一)婚约的概念 (二)婚约的类型 (三)我国现行法律制度对婚约的评价 (四)非婚同居及法律责任 二 婚约中的民事法律问题 (一)婚约中的共有财产关系 (二)赠与和遗赠 (三)借用和借贷 (四)损害赔偿 (五)劳务报酬纠纷 三 婚约中的刑事法律 (一)非法管制、非法搜查 (二)非法侵入住宅 (三)侮辱、诽谤 (四)侵犯通信自由 (五)诈骗 (六)故意毁坏财物 第七章 无效婚姻 一 无效婚姻的概述 (一)概念 (二)本质和特征 (三)与无效婚姻相区别的几个概念 二 无效婚姻的构成和种类 (一)无效婚姻的构成 (二)我国现行法律对无效婚姻的规定 (三)外国立法中有关无效婚姻的规定 (四)在我国无效婚姻的形成原因及表现形式 三 无效婚姻的法律对策 (一)无效婚姻的法律责任 (二)立法建议 第八章 离婚法 一 离婚法的概述 (一)离婚和离婚法 (二)现代离婚法的改革趋势 二、离婚的方式 (一)协议离婚 (二)判决离婚 三 离婚的法律效力 (一)夫妻人身关系上的效力 (二)夫妻财产关系上的效力 (三)离婚对父母子女关系的效力 四 别居 (一)别居的概述 (二)别居的法律效力 (三)别居的终止 (四)对别居制度的评价 第三编 家庭制度 第九章 亲权法 一 概述 (一)概念和内容 (二)种类和范围 (三)父母子女间的法律地位 二 婚生子女 (一)婚生子女的概念及法律地位 (二)婚生子女的推定及否认 (三)人工授精、试管婴儿 代生母亲与婚生子女 三 非婚生子女 (一)概念及法律地位 (二)准正和认领 (三)建立我国非婚生子女准正和认领制度的意义 四 继子女 (一)概念、类型及法律地位 (二)继父母子女关系的终止及效力 五 姻亲子女与岳父母、公、婆 (一)立法的必要性 (二)效力及条件 第十章 其他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 一 祖孙间的法律关系 (一)抚养、赡养义务 (二)继承权 二 兄弟姊妹间的法律关系 (一)权利义务 (二)继承权 第十一章 收养法 一 概述 (一)收养的概念和意义 (二)收养制度的历史沿革 (三)收养的几种类型 二 收养的成立 (一)实质要件 (二)禁止规定 (三)形式要件 (四)无效收养 (五)与收养有关的几个问题 三 收养的效力 (一)养子女与养父母之间的效力 (二)养子女与生父母之间的效力 四 收养的终止 (一)含义 (二)收养终止的方式和条件 (三)收养终止的效力 第十二章 监护法 一 概述 (一)监护的概念 (二)监护的性质 (三)监护权与亲权 (四)监护的分类 (五)监护制度的历史沿革 二 对未成年人的监护 (一)监护的开始与条件 (二)监护人及其责任 (三)监护的变更、终止及效力 (四)监护的法律责任 (五)完善监护制度的思考 第十三章 继承法 一 概述 (一)财产继承制度的历史沿革和本质 (二)继承权的取得与丧失 (三)遗产的范围 二 法定继承 (一)概念和特征 (二)法定继承人的范围和顺序 (三)应继份额 (四)优先照顾 三 继承人之外的遗产取得人 (一)概念和特征 (二)种类 四 代位继承与转继承 (一)代位继承 (二)转继承 五 遗嘱继承 (一)遗嘱与遗嘱继承 (二)后位继承与补充继承 (三)遗嘱的有效条件 (四)遗赠及遗赠扶养协议 (五)特留份额 (六)遗嘱的变更、撤销和执行 六 遗产的处理 (一)遗产的接受和放弃 (二)遗产的分割 (三)债务和其他费用的清偿 (四)无人继承 无人受遗赠遗产的归属 第四编 附 论 第十四章 违反家庭法的法律制裁 一 加强法律制裁立法的必要性 (一)对现状的认识 (二)基本思路 二 制裁的机关及其职责 (一)行政机关 (二)人民法院 三 制裁的方式 (一)行政处分 (二)法律制裁 主要参考书目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