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
--《增广贤文》
:

音调未定的传统

音调未定的传统

作者: 朱维铮

出版社: 浙江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1

价格: 42.00元

ISBN: 9787308090803

【🔥扫码右侧二维码】

【📱扫码极速下载】浏览器自动唤起

💎独家资源·限时共享

作者简介:

朱维铮 1936年生,江苏无锡人。1955年就读于复旦大学历史系,1960年毕业后留系任教,历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中国思想文化史研究室主任,现为复旦大学资深特聘教授。 著有《走出中世纪(增订本及二集)》、《求索真文明--晚清学术史论》、《中国经学史十讲》、《壶里春秋》、《重读近代史》等。编校注释有《中国历史文选》修订本、《中国近代学术名著丛书》、《章太炎全集》第三卷、《梁启超论清学史二种》等近百种。

内容简介:

《音调未定的传统》分为“述史”“记诤”“通论”“分论”“另说”五部分,全书是朱先生对“现状信而犹疑,将信犹疑的心态体现”。其中“述史”“记诤”,是对自居得天命的君主,对自许知天命的智者,通过比照他们的环境,学养和言行的复杂关系,试图从中揭示晚清历史的部分真相。“通论”和“分论”则是对中国传统的反思和解读,旨在廓清传统,认识传统。“另说”则解答了当下沸沸扬扬的“大师”为何?谁可堪称中国文化的大师?尤其对海内外热衷表彰的大师,去伪存真。

目录:

再版前言 初版小引 引言 音调未定的传统 一 错杂的音调 二 传统的力量 三 普世的问题 四 岂可“先立论、后求证” 五 诠释的悖论 六 没有一贯的传统 七 现状的昭示 八 逻辑内涵也不一致 九 难说的本土传统 卷一 述史七篇 从乾隆到嘉庆 一 太上皇死了 二 难破的坚冰 三 在地球的那一面 四 鸦片怎样由药品变成毒品 五 如此庸主 洪亮吉案 一 太上皇的遗产 二 洪亮吉其人 三 为什么“机局未转” 四 世纪初的文字狱 五 皇帝的罪己诏 六 帝国依然静悄悄 道光帝和他的首相 一 “有胆有识”的皇帝 二 盐枭首相曹振镛 三 世仆总管穆彰阿 “何敢自矜医国手” 一 关于龚自珍之死 二 关于龚自珍的新边疆观念 三 关于龚自珍的药方论 魏源:尘梦醒否? 一 两首诗 二 一部书 三 这个人 “尸谏” 一 以自杀谏君 二 王鼎的死 三 吴可读的故事 四 非英雄的悲剧效应 张之洞与《书目答问》二种 一 学政诲士 二 天子使者告生童 三 《书目答问》的著作权 四 张之洞“指示门径” 五 清学史的提纲 卷二 记诤七篇 康有为和朱一新 一 近代文化史的有趣文献 二 康有为是秦始皇的“知己”? 三 晚清公羊学的方法问题 四 康有为受不了的两点批评 五 《新学伪经考》初始效应的见证 神州长夜谁之咎? ——析夏曾佑与宋恕的通信 忘却了的公案 ——关于红学的索隐派 从《实理公法全书》到《大同书》 一 中国式的乌托邦论 二 欧氏几何的思维方式 三 自己吓倒自己 四 寻求在古典中立足 五 一个中间环节 六 未完成的初稿 七 破九界与张三世 八 诉苦中的悖论 九 未了的争论 《民报》主编章太炎 一 革命观的主线 二 国家论的矛盾 三 反满宣传的真相 四 光复口号的涵义 刘师培的脚印 一 不变与善变 二 刘师培与何震 三 假如他像蔡元培所说 四 盖棺未论定 辜鸿铭,生平及其他非考证 一 知名度:在中国远不及西方 二 复辟论:他在中心位置么? 三 传奇的生平:连梁漱溟也上当 四 文化保守主义:“是什么”仍待揭示 卷三 通论七篇 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 一 关于基本概念 二 关于传统文化 三 关于文化传统 四 “证据只能由历史本身提供” 文化的类型 中国文化的历史及其他 一 一个反比 二 排毒与排外 三 连续性与独特性 四 分解与整合 中国文化史的小史 隔膜的理解 何谓“人文精神”? 后顾与前瞻 卷四 分论五篇 孔子与教育传统 一 孔子与中世纪儒学教育 二 寄希望于教育的孔子 三 晚年孔子的教育思想 四 卫道与明术 五 中世纪候补文官教育 六 儒学教育双水分流 七 中世纪文化的一种缘饰 基督教与近代文化 一 引言 二 国际贸易与文化交流 三 耶稣会士向往中国 四 基督教在华梅开三度 五 十八世纪的相反记录 六 马礼逊与太平天国运动 七 从“教难”到“教案” 八 “传教宽容条款” 九 利玛窦的后继者们 十 在华的自由派传教士 十一 “宗教只是幻想的太阳” 十二 剪影与参照 清末的民族主义 一 一个老问题 二 谁当承其“咎” 三 由“现状”引发的政治诉求 四 孙中山的矛盾主张 五 是不是种族主义? 六 赘语 晚清上海文化:一组短论 一 华人怎样侵入租界 二 中国都市史的一个反例 三 近代上海的五种性状 四 土特权变洋特权 五 在祖国的外来人 六 西化、半西化和上海式华化 七 没有民主权利而有说话自由 八 还有更多的疑问 失落了的“文艺复兴” 一 被忽略的事实 二 幻想的由来 三 章太炎模拟文艺复兴 四 《国粹学报》 五 胡适说整理国故 六 五四青年的实践 七 仍属虔诚的希望 卷五 另说五篇 真大师的群体掠影 ——上海电视台纪实频道《大师》序 一 名目很古也很新 二 “大师”的界说 三 现代大师的个性 四 真大师的群体意义 五 再现尚未完成 《大师》与大师 一 结缘《大师》 二 何谓大师? 三 大师的实例 四 对《大师》创作的理解 五 《大师》将有怎样的效应? 六 “大师”应由谁封? 谈《大师·陈寅恪集》 又说“国学大师” 附:谈学--朱维铮答李天纲

相关推荐

追问
2025-03-04 9.3k
长安的荔枝
2025-03-05 4.8k

评论

2024-07-17 14:33:50
书海无涯发表
朱维铮先生的《音调未定的传统》是一部全面深入解读中国传统的力作。书中既有对晚清历史的反思,也有对中国文化大师的探讨,发人深省。作者以其深厚的学识和敏锐的洞察,带我们领略传统文化的复杂与丰富,让我们在历史与现实的交错中,重新思考中国的过去与未来。
2024-07-17 14:33:50
文字迷发表
《音调未定的传统》是一本值得反复品味的书。朱维铮先生以其独到的视角和犀利的文笔,深入浅出地剖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本质和困境。书中的每一篇文章都发人深省,让我们对自己的文化根基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值得推荐给所有对中国文化感兴趣的读者。
2024-07-17 14:33:50
读者甲发表
我读完了《音调未定的传统》,感觉意犹未尽。朱维铮先生不愧是一位学贯中西的大师,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之深,让人叹服。书中不仅有对历史的反思,还有对现实的思考,对于我们理解当下的中国社会很有帮助。
2024-07-17 14:33:50
读书虫发表
《音调未定的传统》是一本值得收藏的好书。朱维铮先生博古通今,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独到的见解。书中的每一个章节都精彩纷呈,既有深度的学术探讨,又有通俗易懂的解读。对于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这是一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2024-07-17 14:33:50
书评家发表
《音调未定的传统》是一部令人印象深刻的著作。朱维铮先生以其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渊博的知识,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思考。书中既有对历史人物的深入分析,也有对当下文化现象的犀利评论。对于理解中国文化,这本书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登录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