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增广贤文》
:

沙葬

沙葬

作者: 郑也夫

出版社: 复旦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1

价格: 28.00元

ISBN: 9787309077919

【🔥扫码右侧二维码】

【📱扫码极速下载】浏览器自动唤起

💎独家资源·限时共享

作者简介:

郑也夫 年六十,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自况老游击队员。“文革”开始后赴黑龙江852农场,先后流转其内三个单位,种地、打砖、伐木、教书,逾八年。1978年转运,就读过三所高校:北京师范学院历史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世界宗教系,美国丹佛大学社会学系。作为职业学者供职过四个单位:北京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北京大学社会学系。不申请任何课题和奖项。曾兼职央视主持人及策划,嫌婆婆不容,现偶尔出镜发言,但策划贵贱不做。因长期论说公共交通和低排碳,被北京市政府聘请为交通问题顾问。

内容简介:

《沙葬》1977年,中断十年的高考制度恢复,一批“知青”的命运由此而改变,并被投入到与先前的生活完全不同的时代洪流之中。在这潮头多变的三十年里,他们执著地行走在自己选定的道路上,努力保持着自己独立的性格;在汹涌而来的滚滚红尘中,也不曾失却超越性的人文关怀。为着一个信念、一份眷恋,他们不懈地寻觅着。这里的每一《沙葬》所记录的就正是他们自己三十年来的心路历程,他们的经历、感受、体悟、思索以及由此而形成的独特的精神姿态。 这是他们个人的独特道路,也是我们时代的独特风貌。

目录:

目录 自序 一九八三 对于婚配失调原因的探讨 一九八四 路途损耗 一九八五 一本讨论“代沟”的书 一九八六 美国政治生活管窥 一九八七 精英与大众: 两种体育 一九八八 “反传统”之反省 知识分子与大众 一九八九 学运·少年·孔家店 一九九〇 围棋·文化·边际人 一九九一 南风北上现象 一九九二 “上山下乡运动”给了我什么 人与熊 一九九三 “费边精神”永存——纪念费边社成立一百一十周年 《礼语·咒词·官腔·黑话》摘录 一九九四 男女平等的社会学思考 轿车文明再批判——对私车辩护者的思想方法的剖析 一九九五 乌托邦——否定代价之代价 自行车王国的悲哀 一九九六 住房社会学断想 一九九七 被动吸烟者说 一九九八 沙葬的设想 法兰西世界杯断想(摘录) 一九九九 读《遇罗克》断想 二〇〇〇 自行车族成员的呐喊 二〇〇一 水价的思考 读陆幼青《死亡日记》断想 传销和杀熟 二〇〇二 《都市的角落》摘录 二〇〇三 现行国家社科基金制度批判——以借贷和奖励取代资助 细菌的启示——“非典”期间在中国人民大学的露天演讲 申办奥运与都市门槛 二〇〇四 歌哭玉渊潭 二〇〇五 帮老阚编《救亡之声》 全运会的挽歌 二〇〇六 奢侈的一日一浴 唯提价能促进可持续洗澡 明日男性过剩及其应对 二〇〇七 走向游戏的时代 2007年中国社会新闻点评 二〇〇八 燃油税: 贵贱与利弊 读社会学有什么用 二〇〇九 《神似祖先》摘录 北京、成都的茶馆和伦敦、巴黎的咖啡馆 一篇就一篇 二〇一〇 “新父”朽败之由来——与应星商榷 “贼”辩 附录一:走自己的路——对某记者的谈话(2008年4月) 附录二:主要著译目录

相关推荐

追问
2025-03-04 9.3k
长安的荔枝
2025-03-05 4.8k

评论

2024-07-17 16:42:33
书虫阿福发表
《沙葬》是一部厚重的作品,它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群知青在时代变迁中的命运沉浮。作者郑也夫以饱满的情感和犀利的洞察力,刻画了这些人物坚韧顽强、却又饱经沧桑的精神世界。读完这部书,我深深为他们经历的风风雨雨所感动,也为他们的执着和勇气所折服。
2024-07-17 16:42:33
文艺青年小丽发表
《沙葬》是一部思想深刻、耐人寻味的小说。作者通过对一群知青的群像刻画,揭示了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精神图景和命运轨迹。书中人物的经历和思索,让我感同身受,对那个时代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这部作品不仅是一部历史的记录,更是一部发人深省的思想启迪。
2024-07-17 16:42:33
老书虫张大爷发表
《沙葬》是一部值得反复品味的好书。作者用朴实无华的语言,讲述了一群知青在时代洪流中的坎坷经历。虽然这些人物的故事已经尘封在岁月的长河中,但他们身上所体现出的精神和品质,却仍然值得我们今天学习和借鉴。这部作品是一部时代的缩影,也是一部人性探索的佳作。
2024-07-17 16:42:33
书评爱好者小明发表
《沙葬》是一部引人入胜、发人深省的小说。作者通过一个个真实生动的故事,勾勒出一幅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群像图。在这些人物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时代的烙印和知识分子的精神坚守。这部作品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一部社会学和历史学的宝贵资料。
2024-07-17 16:42:33
哲学青年小美发表
《沙葬》是一部具有哲学思考深度的作品。作者通过对知青群体的命运追溯,探究了知识分子在社会变革中的角色和定位。这部作品以其宏大的格局和深刻的思想,引发了人们对历史、社会和人性的深刻思考。它是一部值得反复阅读和品味的精神盛宴。
登录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