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庄子》
:

渡到对岸

渡到对岸

作者: 蔡晓滨 主编

出版社: 文汇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7.03

价格: 22.00元

ISBN: 9787807411574

【🔥扫码右侧二维码】

【📱扫码极速下载】浏览器自动唤起

💎独家资源·限时共享

内容简介:

良友第二辑,渡到对岸。 继《良友》丛书第1辑《记忆的首日封》之后,《良友》第2辑《渡到对岸》近日与读者见面了。与第1辑相比,第2辑在外观上明显加厚:在书价不变的前提下,增加了20余个页码。让《良友》变得“厚实”也是缘于为读者的态度。 在内容上,《渡到对岸》仍保持着第1辑的编辑思想,就是强调民间视野和底层的立场。作为一种连续出版的丛书,民间视野的坚持也就成了《良友》的标志,这也贯穿在书中文章的内涵和形态上。如果说第1辑的“超文本”——《一个抑郁症患者的遗书》是通过一个病人的自杀和自杀前的遗言来表达对精神的追求和反省,那么第2辑的“人物志”——《最后的昌耀》则是通过他人眼中的一个诗人的自杀和自杀前的痛苦来反映对精神的苦恋和自我剖析,两篇奇特的长文有着共同的品质:非正常死亡——指向的是对精神和理想的极度纯净。前者苦苦追求的爱情终不可得,后者的爱情也成了人生最后的炼狱。作为诗人昌耀的临终文学托付人,燎原笔下的昌耀,无疑有着原生态的特征,而在昌耀的晚年,当他的诗歌和文学地位走到人生的顶峰时,他的爱情生活却有了更多的复杂性,尤其是伴随着迟来的荣誉,病魔却迅疾地赶来了。诗人最终的跳楼也就更有了悲壮的色彩。燎原写到了诗人最后的女人们:陪伴在他病床前的修篁,他按照伊斯兰习俗“口唤”的回族妻子,他已离异的妻子,从遥远杭州赶来的年轻女人……尤其是修篁,这位诗人曾苦恋过的“冤家”,譬如燎原写到在诗人病床前为诗人哼歌的修篁时,字里行间流露着无奈:“在修篁轻轻哼着的时候,尽显出她天分中良好的文化艺术慧根,尽显出她性格中的柔情与可人。这是让昌耀为之销魂而又难得常见的美质。而对于昌耀这位大半生都在与命运苦苦搏杀征战,此刻滑下马背,躺在病榻上的骑士,他在修篁的眼中应该既是一个使之心痛怜爱的孩子,又是一个挥喝万千文字夺顶扬旗的英雄。而这样的一对英雄佳人,为什么要苦苦地蹉跎岁月,不能走在一起呢? ” 《良友》的视野也是开放的,第2辑中土耳其作家帕慕克在2006年诺贝尔文学奖授奖仪式上的演说就体现了这种民间视野的开放性。帕慕克的文学观更多的体现了他的民间视野,父亲留给他的手提箱也是一种象征,象征着一个普通人对精神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而他对作家这一行当的理解,也有着一个“手艺人”的民间性:“作家是一种能够耐心地花费多年时间去发现一个内在自我和造就了他的世界的人。当我谈到写作时,我脑子里想到的不是小说,诗歌或是文学传统,而是一个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单独面对自己的内心的人;在自己的内心深处,他用言语建造了一个新的世界。” 目录 人物志 最后的昌耀 燎原 太阳人远去万里之遥 宋长玥 演讲稿 2006年诺贝尔文学奖授奖仪式上的演说 帕慕克 铿锵锵 渡到对岸 西西 青藏铁路沿钱的骏马良驹 龙仁青 连城诀 做一个济南知识分子的美丽与哀愁 韩青 朱天文的物质台北 肖慧 旅行包 牛津“功课” 蔡晓滨 住在土楼 张宏杰 档案馆 法律人的世纪沧桑 张耀杰 远征军:飘在边关上空的魂 盛雪松 新部落 你让我闻到了刺骨的香味儿 心灵史 我的自画像 儿时光景宛如昨 记忆中的“蝴蝶效应” 我们这一代人的精神养料 私房菜 我爱过的男人都老了 芙蓉姐姐与我们的身体 爱港片的理由 速写簿 监狱警官笔记八则 兰州知青朱化伟的1976 笔墨战 何其芳:“你那是一篇坏书评” 良友稿约 良友余话

相关推荐

追问
2025-03-04 9.3k
长安的荔枝
2025-03-05 4.8k

评论

2024-07-17 17:42:46
天朗气清发表
《渡到对岸》的文字充满着生命力,作者通过对人物的刻画和事件的描写,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呈现在读者面前。特别是《最后的昌耀》一文,让我印象深刻,作者对诗人昌耀的描写,将这位诗人的痛苦和挣扎表现得淋漓尽致,读来令人唏嘘不已。
2024-07-17 17:42:46
书海寻踪发表
《渡到对岸》是一部视野开阔的作品,作者不仅关注着国内的民间文化,还将目光投向国际,土耳其作家帕慕克的演说让我受益匪浅。帕慕克对作家的理解,让我重新思考了写作的意义。
2024-07-17 17:42:46
文心兰发表
《渡到对岸》中的文章大多具有浓厚的民间色彩,这让我感受到了一种朴实而厚重的力量。尤其是《你让我闻到了刺骨的香味儿》,作者以细腻的笔触,描写了一个普通农民的平凡生活,读来令人动容。
2024-07-17 17:42:46
知书达理发表
《渡到对岸》是一本内容丰富的书,涉及到了文学、历史、社会等多个领域。作者以独特的视角,对各种现象进行了深入的剖析,让我对这个世界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2024-07-17 17:42:46
笔墨流觞发表
《渡到对岸》的语言风格多样,既有古朴典雅的,也有清新流畅的,这让我在阅读的过程中,始终保持着一种新鲜感。尤其喜欢《芙蓉姐姐与我们的身体》一文,作者以幽默诙谐的笔触,对一种社会现象进行了批判,发人深省。
登录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