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明代谚语
:

何妨是书生

何妨是书生

作者: 潘光哲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12

价格: 26.00元

ISBN: 9787563392155

【🔥扫码右侧二维码】

【📱扫码极速下载】浏览器自动唤起

💎独家资源·限时共享

作者简介:

潘光哲,1965年生于台北市,台大历史系博士,哈佛燕京学社访问学者,研究领域为近现代中国史。著作有《华盛顿在中国》等。

内容简介:

蔡元培、胡适、傅斯年、王世襄、王叔岷……这些曾经与现代学术社群中央研究院有过缘分的读书人,他们为学问而执著追求的悲喜故事,成为后人津津乐道和缅怀的话题。本书依据多方面史料,追踪这些曾经的书生之典故和风范,还原历史的趣味性和丰富性。

目录:

序言甲辑 中研院院长和政治:以蔡元培为中心 开创学术的自主空间:从蔡元培说起 “独立之精神”:从选举中研院院长的一次故事谈起 知识场域的桂冠:从第一届中研院院士的选举谈起 未知世界的冒险和鼓励:从一个学术评鉴的故事说起 “进军西北”:创立一个研究所的故事 “中央研究院”的任务:胡适和蒋介石的“抬杠” 再论“中研院”院长和政治:胡适、雷震和蒋介石 “白色恐怖”阴影下的“中研院”:从费正清说起乙辑 “公”与“私”之间:从丁文江的故事说起 所长所长:从傅斯年说起 “胖猫”与“小耗子” 胡适和顾颉刚 顾颉刚离开北京 胡适与吴晗 “战友”:傅斯年和吴晗的一段学术交谊 自由翱翔的学术天地:从周一良的故事说起 田野工作,甘苦共之:从董作宾的一则故事说起 “三年内不许发表文章”:从王叔岷的故事说起 为什么是史语所的“拒绝往来户”:以王世襄为例丙辑 研究院大事简编 研究院组织法 研究院研究所组织规程 研究院研究中心组织规程附录 刘广京先生学述 征引书目

相关推荐

追问
2025-03-04 9.3k
长安的荔枝
2025-03-05 4.8k

评论

2024-05-09 04:02:30
书香阁主发表
《何妨是书生》一书,读来如沐春风,书中记录了蔡元培、胡适等一众学者的事迹,他们为学问而不懈追求,为中国学术的繁荣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潘光哲先生的文笔流畅洗练,将这些历史人物的生平故事讲述得鲜活生动。读罢此书,不禁感慨,真正的书生,不仅有鸿鹄之志,更有一颗求真务实的赤子之心。
2024-05-09 04:02:30
清风朗月发表
《何妨是书生》是一本关于书生风骨的著作。作者潘光哲以细腻的笔触,描摹了蔡元培、胡适等一代学者的精神面貌。他们淡泊名利,潜心学术,为中国文化的传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读完这本书,我仿佛与这些书生隔空对话,深受他们的精神感召。推荐给所有热爱读书和关心中国文化的人。
2024-05-09 04:02:30
云中鹤发表
作为一本讲述学者风骨的书,《何妨是书生》可谓是一部佳作。潘光哲先生通过对史料的深入挖掘和解读,为我们还原了这些曾经与中央研究院有过缘分的书生的精神风貌。他们为学问而执著追求,为学术的繁荣发展鞠躬尽瘁,其事迹感人至深。读完这本书,我更加坚信,读书人的精神力量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
2024-05-09 04:02:30
梅开二度发表
《何妨是书生》是一部兼具学术性与趣味性的作品。作者潘光哲以独特的视角,通过对蔡元培、胡适等学者的生平事迹的梳理,为我们展现了中国近现代学术发展的精彩画卷。书中的人物栩栩如生,故事扣人心弦,读来令人回味无穷。它不仅是一本学术研究的成果,更是一部充满人文精神的佳作。
2024-05-09 04:02:30
流水潺潺发表
《何妨是书生》一书,读来令人感慨万千。潘光哲先生文笔细腻,将书中人物的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仿佛他们就在我们身边。书中的这些书生,他们淡泊名利,不慕荣华,一生致力于学术研究,令人敬佩不已。读完这本书,我不禁反思自身,是否也有这种为学术而奉献一生的精神?
登录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