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
:

不变的是原则万变的是方法

不变的是原则万变的是方法

作者: 王真尧

出版社: 中国商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11

价格: 35.00元

ISBN: 9787504470867

【🔥扫码右侧二维码】

【📱扫码极速下载】浏览器自动唤起

💎独家资源·限时共享

作者简介:

王振耀,1954年生于河南。先做乡村民办教师、后入伍为警卫连排长。1977年求学南开大学历史系,1983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系硕士,分配至国务院发展中心做助理研究员。1989年入民政部任基层政权建设司农村处处长、救灾救济司司长。期间,获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行政管理硕士学位,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法学博士学位。汶川地震后,调任民政部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司司长。 2010年6月正式辞职。现为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走进官场就不愿再走出,走上仕途就不愿再回头。 能上不能下,宁愿碌碌无为,宁愿退休终老,宁愿出问题了等着被撤,也不会主动选择辞职。这正是我们所熟悉的官场和熟悉的官员。 王振耀“辞官”的选择,无疑会让同僚愕然,让舆论惊讶,让公众热议。 ———摘于媒体报道

内容简介:

【内容简介】 作者王振耀长期担任国家部委的高级官员,后辞职下海,引起媒体热议。 这是一本官场回忆录,教会广大读者如何处理好上下级关系。这又是一本改革实录,真实地讲述了中国的未来方向。 “官场非虚构”——“为公书系”之第一部。 官场绝非虚构。然而,源于“虚构”的官场小说却被广大读者长期当做仕途参考的“活教材”,阅毕收获的仅是几条模棱两可的“潜规则”。让真正一些有政场经验(有的仍在其位)的官员写出鲜活好读、实用耐看、官话全无的官场感悟,此为“官场非虚构”的初衷。作者里有国家部委的司长、有管理一方水土的市长、县长、有县衙博物馆的馆长、有国家行政学院公务员考评专家,或偏于历史官场,或偏于公务员实务,或偏于国家改革,不足而论。 从官场里来,到官场里去,官民关系是中国最重要的人际关系,这是生于体制、长于体制的人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为读者直接点破为官的“道”与“术”,这是阅读“官场非虚构”为公书系的最大价值。 【编辑推荐】 白岩松亲笔做长序推荐: 提到规则,大家先想到的,往往是潜规则;提到潜规则,谈论时,几乎人人痛恨并喊打。然而在生活中,很多人摇身一变,往往是潜规则的信奉者、执行者、制订者和受益者。我们需要的是规则,能让人向善守法有效率的好规则。好规则,会让心存恶念的人变好,坏规则,却会让心存善念的人变坏。用规则约束人、激励人,中国才会长治久安。 这是一部杰出的官员奇作!从国家部委走出的高级官员,连续15年的公务员面试主考官,新锐改革家王振耀为你讲述真实的“执政故事”! 体制内的人看见硬道理,体制外的人看见巧运作。 体制内,体制外,谁看谁受益。

目录:

白岩松序言:做人的规则 第一部分 部委规则 1. 部委机关的处长最有“实权”吗/ 003 好政策必须要有实际影响力 一项好政策如何能迅速推广 部委最有“实权”的是处长 新公务员也能起草重要文件 2.“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未尝不可 / 014 别再把地方利益和个人利益作为负面词汇 更高的政治智慧在于鼓励下级的政策创新 根源出在上下级的畸形关系 3. 领导眼中的优秀下属 / 024 “德才兼备”能做到吗 投票选不出“先进生” 我从不培养“自己人” 首长是机关的利益代表吗 民主投票反而让官员更重视人际关系 优秀的公务员到底谁说了算 4. 后台不神秘——部委是最大的“政策加工厂” / 037 政府决策要“去神秘化” 领会文件、政治学习还没完全“过时” 部委是政策的加工厂 政策跟着大众走,大众为何仍不满意 5. 官员晋升与流动的规则 / 051 流动的一般规则 轮换岗位是为增进体制活力 我看挂职锻炼 机关官员不等于“从政” 6. 上级就看执行力 / 064 应急的执行力 快速的执行力 韧性的执行力 执行力的挑战:中央与地方的利益交叉 7. 官员如何说真话 / 087 巧妙向上级汇报 负责任的谏官不能仅以批判为主 制度如何“无中生有” 谏官的前途 第二部分 公务员细节 1. 15 年公务员面试官的独家经验 / 109 公务员是不是官员 民国的“公务员热”不逊于今 写给未来公务员 2. 创新的功夫在平常:开好会、写好文件的铁律 / 118 日常事务创新的秘密 会议的主席台设置和发言可以创新吗 文件格式的创新奥妙 借形式来提升内容 3. 读懂文件的言外之意/ 132 文件写作不能过分追求文字功力 成功的文件往往伴随着说服的艺术 文件贯彻有学问 4. 重点岗位的真义 / 140 不管钱,不管物,也能是重点岗位 影响决策者的岗位 重点岗位与非重点岗位的辩证关系 5. 细节,还是细节——哈佛训练的启示 / 147 哈佛训练不轻松 细节的背后是尊严 哪些细节能决定成败 6. 公务员必须过硬的八种功夫 / 154 搜集信息的功夫 办理公文的功夫 写作公文的功夫 设计会场的功夫 组织会议的功夫 运用专家的功夫 评估行政业务的功夫 设计组织的功夫 第三部分 官员沉思录 1. 抱着良好的意愿,为什么会制定出效果相当坏的规则/ 167 好意愿不一定带来好效果 道德往往不可靠 过高的道德让人虚伪,既害人,又“害官” 2. 官商、官民、官学能否做到泾渭分明 /175 官与商的隔绝 清官也大有问题 “以吏为师”是我们的传统,然而错了 3. 太爱讲道理的中国人 / 182 太多道理拦截了办法的诞生 知识原本是动态的 邓小平“不争论”的智慧 解决的办法——备忘录、分类、文件编号的妙用 4. 尽“孝道”的更应是政府与社会,而非子孙 / 189 传统孝道该变一变了 起步十年,依然起步 5. 解放知识这个生产力 / 195 斗争型知识常把问题极端化 社会需要的是建设型知识 参观政府办公楼是美国政治学系的必修课 6. 学会尊重让我们拿到未来大国的门票 / 203 尊重源于细腻的设计 尊重让官员也高雅起来 尊重普通人绝对是国家的核心竞争力 尊重,再尊重 第四部分 政府大趋势 1. 未来中国绝不能“头重脚轻” / 213 这不是谣言 巨人在民间 那些“非阶级斗争的鸡毛蒜皮事儿” 2. 欧美智库如何运作 / 219 国与国的竞争就是智库与智库的竞争 美国智库不吃“大锅饭” 3. 数据才是硬道理 / 225 数据勿盲从 小数据的精明误国误民 数据分析撬动决策 4. 政府的钱怎么花/ 233 司长一年的接待标准仅为2000 元 公务员低薪之辩 朱元璋反腐为何屡反屡败 5. 国富后,政府走向何处/ 243 传统的政治管理已经失灵 未来的政府 后 记 辞官之后 / 249

相关推荐

追问
2025-03-04 9.3k
长安的荔枝
2025-03-05 4.8k

评论

2024-05-09 02:09:02
风逝花舞发表
这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官场秘笈,揭开了官场人际关系的重重迷雾。作者以其多年从政经验,深入剖析了官场潜规则,为读者提供了宝贵的指引。书中没有虚头巴脑的官话,只有直击人心的真知灼见,读来令人醍醐灌顶。强烈推荐给每一个身处官场或准备进入官场的人阅读。
2024-05-09 02:09:02
清风明月发表
作为一名普通读者,我对官场并无多大了解,但读完这本书后,我却对官场有了全新的认识。作者以生动的笔触,讲述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官场风云,揭露了官场中的一些黑暗面,也传递了作者对改革创新的坚守。这本书让我对中国政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对官场腐败有了更清醒的认识。
2024-05-09 02:09:02
自在逍遥发表
王真尧的这本《不变的是原则万变的是方法》是一部非常睿智的著作。作者以其在官场多年的经验,对官场生态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思考。书中没有一味地宣扬官场规则,而是通过一个个鲜活的案例,揭示了官场潜规则的本质,并提出了应对之策。这本书对于身处官场的人来说,是一本不可多得的指南。
2024-05-09 02:09:02
红尘过客发表
官场是一个复杂而充满诱惑的场所。《不变的是原则万变的是方法》这本书从一个官员的亲身经历出发,真实地还原了官场中的尔虞我诈和勾心斗角。作者用犀利的笔锋,剖析了官场中的人际关系和权力斗争,揭示了官场生存之道。这是一本非常值得一读的书,它能帮助读者看清官场的本质,更好地应对官场的挑战。
2024-05-09 02:09:02
浮生若梦发表
这是一部官场启示录,揭开了官场规则的层层迷雾。作者结合自己丰富的从政经验,从官场为人处世、上下级关系、权力斗争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剖析。书中没有教条的说教,而是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案例,让读者身临其境地体验官场的残酷和复杂。强烈推荐给所有关注官场政治、希望了解中国权力运作规律的读者。
登录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