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
:

筒子楼的故事

筒子楼的故事

作者: 陈平原 主编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6

价格: 30.00元

ISBN: 9787301172674

【🔥扫码右侧二维码】

【📱扫码极速下载】浏览器自动唤起

💎独家资源·限时共享

作者简介:

陈平原,广东潮州人,文学博士,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及系主任、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北大二十世纪中国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俗文学学会会长。先后在日本东京大学和京都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德国海德堡大学、英国伦敦大学、法国东方语言文化学院、美国哈佛大学以及香港中文大学、台湾大学等从事研究或教学。近年关注的课题包括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中国小说与中国散文、现代中国教育及学术、图像研究等。曾被国家教委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为“作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1991);获全国高校一、二、三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著作奖(1995,1998,2003)、第一、二届王瑶学术奖优秀论文一等奖(2002,2006)、北京市第九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2006)、第三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006)等。先后出版《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千古文人侠客梦》、《中国现代学术之建立》、《中国散文小说史》、《触摸历史与进入五四》、《当年游侠人》、《北京记忆与记忆北京》等著作三十种。另外,出于学术民间’化的追求,1991-2000年与友人合作主编人文集刊《学人》;2001年起主编学术集刊《现代中国》。治学之余,撰写随笔,借以关注现实人生,并保持心境的洒脱与性情的温润。

内容简介:

《筒子楼的故事》汇集了北大中文系二十余位教师及家属回忆在北大筒子楼工作生活经历的文章。筒子楼是20世纪在中国高校中相当普遍的教工宿舍,营造出特定时期的文化生态,其居住条件构成了书中诸多学者感悟人生的重要对象,成为他们塑造文化风格的影响因素。书中几代学人记述了艰苦的求学治学经历,感人的师友交往,苦中取乐生活场景,读来令人叹息,又富有趣味,留下了对特殊时期的生动叙述。

目录:

想我筒子楼的兄弟姐妹们(代序)形形色色“筒子楼”怀念50年代住在未名湖畔的朋友燕园忆旧(1950—1954)孩子们在燕园成长燕园长屋与迷糊协会世事沧桑话住房湖畔的雪泥鸿爪半间“小屋”旧事琐忆我与筒子楼我的生命的驿站——20年北大筒子楼生活拾碎往事杂议筒子楼的回忆家住未名湖19楼的回忆我的那间小屋北大“三窟”燕园筒子楼琐忆——从19楼到全斋我们家的八年筒子楼生活“非典型”的筒子楼故事44楼杂记我在燕园住过的那些地儿筒子楼杂忆末代筒子楼附:北京大学校园简图

相关推荐

追问
2025-03-04 9.3k
长安的荔枝
2025-03-05 4.8k

评论

2024-07-17 13:06:04
春风化雨发表
《筒子楼的故事》读来令人感同身受,勾起了我对那段过往岁月的回忆。筒子楼里的生活艰苦朴素,但同时充斥着浓浓的温情与趣味。作者们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筒子楼里的点点滴滴,既有对逝去青春的追忆,也有对师友情谊的感恩。读完本书,不禁感慨万千,那段岁月虽已远去,但其中蕴含的精神与情怀却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2024-07-17 13:06:04
书海拾贝发表
《筒子楼的故事》是一部独特的集体回忆录,它通过一个个生动鲜活的片段,重现了北大筒子楼里的文化生态。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筒子楼成为了学人们求知问道的乐园,也见证了他们的青春与成长。书中既有对过往艰难岁月的辛酸追忆,也有对师友情谊的深情回望,更不乏生活中的幽默与乐趣。读罢全书,仿佛身临其境般感受到了筒子楼里那股浓浓的人文气息与学术氛围。
2024-07-17 13:06:04
墨客清风发表
《筒子楼的故事》是一首献给旧时光的情诗。书中一个个筒子楼的故事,宛如一幅幅褪色的照片,记录着老一辈学人的求学之路与学术人生。字里行间流淌着浓浓的怀旧情怀与师生情谊,令人动容。筒子楼里的艰苦岁月,对他们来说既是考验,也是成长。他们不畏困难,刻苦治学,在简陋的条件下绽放出耀眼的光芒。读完本书,不禁心生敬意,对那段难忘的岁月与学人精神油然而生敬佩之情。
登录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