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性针刺疗法

内容简介:
内 容 提 要
中国传统的针刺疗法已走过了几千年的历程,它的简便性与有效性均得到了世人
的认可,但厚古薄今的学术氛围使其发展举步唯艰。今天,董厚吉与马云涛二 位教授
从一个全新的角度论述了另一种意义上的穴位系统及针刺疗法,他们在解部、生理、
生化、临床应用儿个方面详细阐述了他们的新观点。尤其值得一提的是 二位作者在临
床实贱中总结出的疼痛定量法,这一方法可以说是疼痛研究领域的一个突破,利用这
一方法,可以准确测知疼痛的程度、针刺后的治疗效果、疼痛是否会复发等情况。此
外,作者还对针刺的局限性进行了探讨。我们希望此书能引起学术界的重视,促进学
术研究,使祖国传统针刺疗法有一革命性的飞跃。
目录:
目录 第一章绪论 I关于科学性针刺疗法 Ⅱ历史的启示 Ⅲ针刺医学的新生 Ⅳ本书的期望 第二章穴位的个体解剖学 I穴位与周围神经系统概述 Ⅱ神经细胞 Ⅲ神经的组织学 Ⅳ神经纤维的分类 V穴位的解剖学特征 Ⅵ讨论和结论 第三章穴位的系统解剖学 I沿脑神经分布的穴位 Ⅱ颈从形成的穴位 Ⅲ臂从形成的穴位 Ⅳ胸脊神经前支形成的穴位 V腰从形成的穴位 Ⅵ骶丛形成的穴位 Ⅶ脊神经背支形成的穴位 Ⅷ特殊命名穴位 第四章针刺疗法的生理学 I身体的电现象 Ⅱ穴位的动态特性 Ⅲ穴位的物理特性 Ⅳ导致穴位转变的因素 V被动穴位出现的主要模式 Ⅵ被动穴位的临床分类 第五章针刺疗法的生物化学 I生物化学和神经化学 Ⅱ神经递质 Ⅲ穴位在针刺时的某些特性 Ⅳ针刺机制中的内啡肽研究 V个人札记 第六章疼痛定量法及其临床应用 I针刺疗法概述 Ⅱ疼痛的定义 Ⅲ正常生理状态下的疼痛 Ⅳ疼痛的病理生理学 V疼痛之谜 Ⅵ科学性针刺疗法的疼痛定量法 Ⅶ疼痛定量的半客观性 Ⅷ疼痛治疗的可预测性 Ⅸ被动穴位作为身体内稳平衡指数 第七章针刺疗法的临床基础 I导言 Ⅱ病人的背景分析 Ⅲ针刺治疗医生应该具备的某些条件 Ⅳ针刺疗法中病人的分类 V其他疗法 Ⅵ针刺疗法的基本方法 Ⅶ针刺的意外事故和针刺疗法的副作用 Ⅷ临证随感 第八章 疗效显著的病例 I国际疼痛研究学会(IASP)的疼痛分类 Ⅱ疼痛分类的其他方法 Ⅲ针刺显效的条件分析 Ⅳ个人医学案例 V头面部的疼痛 Ⅵ颈部和肩部的疼痛 Ⅶ上肢的疼痛 Ⅷ胸腹部的疼痛 Ⅸ腰部和下肢的疼痛 X结束语 第九章有限的混合型疗效 I“有限的混合型疗效”的定义 Ⅱ治疗效果的预测 Ⅲ感觉异常病人的医学档案分析 Ⅳ局部性的疼痛感觉病症 V系统性的疼痛病症 Ⅵ没有疼痛的临床病症 Ⅶ结束语 第十章针刺治疗中的疑难病例 I如何定义疑难病例 Ⅱ病例讨论 Ⅲ临证随感 Ⅳ不可能的使命 V结束语 第十一章针刺疗法的临床研究 I导论 Ⅱ《医学索引》 Ⅲ美国临床针刺研究概况 Ⅳ临床的疼痛测量 V针刺治疗的疼痛定量法 Ⅵ疼痛定量法的意义 Ⅶ意外伤害和工伤事故 Ⅷ预测治疗的结果 Ⅸ针刺的临床潜力 X结束语 第十二章针刺疗法的基础研究 I针刺医学在美国医学界的情况 Ⅱ美国的针刺研究基金 Ⅲ疼痛研究 Ⅳ针刺医学领域中的疼痛研究 V更好地理解疼痛 Ⅵ结束语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