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皆知取之为取,而莫知与之为取。
--《后汉书》
:

梁漱溟

梁漱溟

作者: 李渊庭,阎秉华

出版社: 群言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1

价格: 38.00元

ISBN: 9787802560420

【🔥扫码右侧二维码】

【📱扫码极速下载】浏览器自动唤起

💎独家资源·限时共享

作者简介:

李渊庭(1906-1994),又名李潋,男,内蒙古托克托县人。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毕业,重庆北碚私立勉仁书院研究员。长期追随梁漱溟、熊十力两位先生治学,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儒家学说有一定造诣。1941年以乡建派参加中国民主同盟,建国后在全国政协工作,1985年离休。业余从事翻译工作,有《学生的共产主义道德》等四部译著出版,晚年与妻子阎秉华一起整理《梁漱溟先生讲孔孟》,并协助编写《梁漱溟先生年谱》。 阎秉华(1917-),女,内蒙古托克托县人。1932年考入绥远省女子师范学校,肄业三年,后因病辍学,从1935年至今,几十年来一直坚持自学。1945年在重庆私立捍卫中学教书时参加中国民主同盟。1950年到民盟总部(后改称民盟中央委员会)工作,曾在秘书处、文教委员会工作。1959年调入民盟中央组织部。离休后在丈夫李渊庭同志的协助下编写《梁漱溟先生年谱》,后又帮助双目失明的李渊庭同志整理书稿《梁漱溟先生讲孔孟》。曾撰写《我所知的中共诤友梁漱溟》等多篇文章,并已在《炎黄春秋》、《纵横》等杂志上发表文章七篇。

内容简介:

《梁漱溟:民盟历史人物》内容简介:梁漱溟(1893-1988),1941年参加发起成立“中国民主同盟”(时称“中国民主政团同盟”),曾任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会常务委员。梁漱溟先生毕生治学,性悟古今,学贯中西,道德文章堪称一代宗师。《梁漱溟:民盟历史人物》在《梁漱溟先生年谱》的基础上增订修善完成,是一部向读者展现现代儒学大师梁漱溟先生生平的著作。书中通过大量引用梁漱溟先生的著作以及作者与其谈话的内容,将梁漱溟先生的一生全面展现。从治学之历程到乡村之实践,从情感之所依到思想之嬗变,从怀抱以天下兴亡为己任的理想为抗日斗争、民主和平积极奔走于重庆、延安,到为新中国建设直言不讳、殚精竭虑。梁漱溟先生的一生数度沉浮、浓墨重彩,故“年谱”两字实不能涵盖《梁漱溟:民盟历史人物》所包蕴的全部内容,编辑遂迳将书名定为《梁漱溟》,以这位现代圣人之名来承载书中丰富的内涵。 《梁漱溟:民盟历史人物》由梁漱溟先生提出撰写,在撰写过程中又两度亲自审改,临终前还念念不忘书稿写到哪一年了,由此可见,梁漱溟先生对《梁漱溟:民盟历史人物》是有所寄托的。希望《梁漱溟:民盟历史人物》能把梁漱溟先生的这一寄托完整真实地传达给世人。

相关推荐

追问
2025-03-04 9.3k
长安的荔枝
2025-03-05 4.8k

评论

2024-05-08 19:09:36
书虫君发表
这本书《梁漱溟》既是一部人物传记,也是一部中西文化交流史。它全面展现了梁漱溟先生跌宕起伏的人生,从治学、乡村实践到情感、思想的转变。作者通过大量引用梁漱溟的著作和谈话,生动还原了一位现代儒学大师的真实面貌。同时,这本书也深刻探讨了中西文化碰撞与融合对梁漱溟思想的影响,为我们理解近代中国思想文化变迁提供了宝贵素材。
2024-05-08 19:09:36
文青小姐姐发表
《梁漱溟》这部书像一幅徐徐展开的画卷,勾勒出梁漱溟先生坎坷而精彩的一生。作者以细腻的笔触,刻画了梁先生的治学之路,乡村实践,情感寄托和思想演变。书中穿插了大量梁先生的著作和谈话,让读者仿佛置身于与这位大师对话的现场。 particularly 梁先生的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融合,他对乡村建设的探索,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024-05-08 19:09:36
历史爱好者发表
《梁漱溟》是一本难得的民盟历史人物传记。作者通过扎实的史料考证和深入的访谈,还原了梁漱溟先生这位中国民主同盟创始人之一的生平事迹。全书以年谱的形式展开,系统梳理了梁漱溟先生从早年求学到抗战期间的奔走呼吁,再到新中国成立后的积极建言献策。从中,我们可以深刻感受到梁先生的爱国情怀,忧国忧民之心,以及对中国前途的殷切期望。
2024-05-08 19:09:36
思想青年发表
《梁漱溟》一书让我对近代中国思想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作者以梁漱溟先生的生平为线索,深入探讨了中西文化碰撞与融合对中国思想界的影响。书中不仅呈现了梁先生的治学思想和乡村建设实践,还展示了他对中西文化、东西方价值观的独特见解。阅读此书,既能领略梁先生的高尚人格和学术成就,也能从中汲取思想养分,思考中国文化的未来发展。
2024-05-08 19:09:36
教育从业者发表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深受《梁漱溟》一书的启发。梁漱溟先生对乡村教育的重视和实践,给了我很多思考。他主张教育要从乡村开始,要扎根于中国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道德情操。书中还记录了梁先生与陶行知、晏阳初等教育家的对话,碰撞出许多教育思想的火花。这些思想对我们当前的教育改革和创新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登录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