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庄子》
:

大宇宙

大宇宙

作者: 陈坤,周赟,徐晴,夏雨池,班宇,btr,

出版社: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5-12-12

价格: 48.00元

ISBN: 9787552008937

【🔥扫码右侧二维码】

【📱扫码极速下载】浏览器自动唤起

💎独家资源·限时共享

作者简介:

gogo makers: 出品人 陈坤 费勇 总编 陈坤 执行主编 周赟 编辑顾问 卢燕珊 编辑 徐晴 夏雨池 特约记者 Platinum(东京) 英文编辑 郑牧青 孙名梓 责任编辑 王晨曦 gogo writers(a-z): 班宇 网络化身“坦克手贝吉塔”的乐评人、文字作者,常居沈阳的出版行业工作者。 Btr 作家、译者、专栏作者、书评人。曾出版有短篇小说集《迷走•神经》等,译有《孤独及其所创造的》(保罗•奥斯特著)等。旅行专栏刊于《名汇》杂志。微信公众号意思意思(petite_mort) 独眼 本名叶扬,建筑评论人,媒体从业者。毕业于清华大学,曾受过五年建筑设计专业训练,做过数年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出版小说《比如,单身》《胖子》《通俗爱情》《在无尽无序的汪洋里,紧挨着你》等。 Darth_Coco,漫画作者,插画师,翻译兼撰稿人。《星球大战》资浅爱好者,501军团的常年亲友,一名预备役绝地。 高雅 城市研究者,毕业于哈佛大学城市规划专业的城市规划师。 Lo 资深撰稿人,现居北京。游走于香港、北京两地的文化传播者,曾经工作于香港《号外》杂志,目前从事文字和影像传输工作。 玛鲨苗酱 玛莎与苗酱的两人制作团队。短片、摄影、撰稿作品见于Lens、《财经》、《私家地理》、《南风窗》等媒体。2015年发布多媒体项目《从黑夜到白天:中国同性恋首次群体出镜》,目前主要参与类型片剧本开发与制作,同时正在完成纪录长片《黑夜王国编年史》。 Ryan 懒人插画师,目前漫画画得比插画多。灵感均来自日常发呆。 水母 文化女青年,笔耕不辍的非文字工作者,三心二意的剧场工作者,冷门文化痴迷者,微信公众号水母小星球通信(jellyfishdiary) 糖匪 独立幻想作家。作品发表在《科幻世界》《上海文学》。代表作《黄色故事》《八月风灯》《面孔》。2013年起,短篇小说陆续被翻译到国外发表,并被收入当年的”美国最佳科幻年选”以及《世界科幻选》。 烟囱 真名彭撼,湖北枝江人,2006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现为叙事癖和乞丐出版主编。 赵人秀 大家都叫她cab,创业者,鼓手,18流导演,达摩朋克。住在北京,心在宇宙。 gogo interviewed(a-z): Alexandra Lethbridge 毕业于布莱顿大学的摄影专业,目前就职于英国摄影杂志Photoworks。作品《陨石猎人》入围2014年法国Aperture Foundation Paris Photo First Photobook奖项,同时也是英国FORMAT International Festival 2015 Clifton Cameras 奖项得主。 陈熹 工作生活于北京。1985年生于武汉。2008年本科毕业于江南大学美术学专业,2012年研究生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专业。现为自由艺术家,作品范畴包括绘画、动画、装置、写作等。 Christine Anderson 美国太空港(Spaceport America)CEO,曾经供职于美国空军超过三十年,担任美国空军菲利普斯研究室航天研究部主任、组建航天飞行器研究部门等。 大垣美穗子 艺术家,1995年在日本爱知大学学习艺术与音乐,1996年在德国杜塞尔多夫艺术学院研习雕塑,2003年成为教授Klaus Rinke的硕士研究生。2015年在日本京都开办个展“永恒的瞬间”。 DZ 本名张锷,1969年生的上海人,中国第一代星战迷,501中国驻防军的第二任指挥官。 Geoffrey Notkin 电视节目主持人、制片人,作家,陨石研究者,音乐人,出版人以及摄影师。他研究的领域包括地质学、天文学、文学、摄影和设计等,还是Aerolite Meteorite公司(向世界各地相关机构及陨石爱好者提供陨石标本收藏、研究)的总裁。代表作品有纪录片《How the Earth Was Made 》(2007),《Meteorite Men》 (2009)。 洪涛 旅游行业从业者,机器人爱好者,星球大战501军团中国驻防军成员(TK60708)R2D2中国制造者俱乐部发起人。正在制作的R2D2基于ROS机器人操作系统,搭载激光雷达、惯导等传感器,实现人脸识别、同步定位与建图及路径规划等功能。并实现与人交流,自主导航 。 焦立中(Leroy Chiao) 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资深航天员、工程师。1994年7月8日搭乘“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首次升空;1996年1月11日搭乘“奋进”号航天飞机执行STS-72任务并进行舱外活动,成为首名进行太空漫步的华人;2004年10月13日,搭乘俄罗斯“联盟号”宇宙飞船升空进驻国际空间站并担任站长。在他15年的航天员生涯中,四度升空,六次太空漫步,太空停留总时数达229天7小时38分5秒,离舱太空行走累计36小时,是在太空一次性停留时间最长的美国宇航员之一。 刘慈欣 高级工程师,首位获得世界科幻文坛最高奖“雨果奖”的亚洲作家,中国科幻文学的最主要代表作家,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自20 世纪 90 年代开始发表科幻作品,曾连续九次获得中国科幻“银河奖”、入围“2014 中国好书”。2015 年,凭借长篇小说《三体》成为亚洲首位“雨果奖”获得者。 李剑鸿 噪音及声音艺术家,从1990年代末开始制作音乐,中国大陆实验音乐的先行者,推出近30张个人、合作和合集作品,发行国家和地区包括中国、美国、日本、比利时、俄罗斯、法国和香港等。2004年在参加巴黎“白夜”艺术节上被声音艺术家兹比格涅夫•卡科夫斯基(Zbigniew Karkowski)称为“中国最好的噪音艺术家”。 Scott Loxley 国际星战COS迷组织501军团成员。2013年11月,47岁的他离开墨尔本,扮成电影《星际大战》中的“帝国风暴兵”一角,徒步环行澳洲18个月,为他家乡的墨尔本蒙纳士儿童医院筹得11万澳元善款。每年将有300名儿童在他捐赠的新医疗器械的帮助下得到治疗。 Starlab (Barahat) 电子音乐制作人,生于印度新德里,活跃于世界范围内的Psytrance音乐舞台,足迹遍布美国、葡萄牙、泰国和尼泊尔等地。目前签约于印度首屈一指的音乐厂牌Digital Om Productions。 童发强 80后,陨石爱好者,受父亲影响成为陨石猎人,虽年轻已入行八年。 Tom Eitler 城市土地研究所(ULI)副主席,城市规划师。毕业于弗吉尼亚大学城市规划专业硕士,拥有超过25年的从业经验,专业于城市综合改造,历史保护、交通系统规划等。 韦玮 化身Vavabond的实验音乐人,2006年与李剑鸿组成“迷走神经”音乐组合。 叶永烜(Ip Wing Huen) 天文学家,曾任职于马克斯普朗克高层大气研究所(Max Planck Institut für Sonnensystemforschung)、太空计划室首席科学家,现在国立中央大学天文研究所与太空科学研究所任教,并于澳门科技大学出任特聘教授。1982年和法国科学家Daniel Gautier、美国科学家Toby Owen向NASA与ESA提出探测土星系统的计划,即现在的卡西尼-惠更斯号。2009年NASA授予他特殊公共服务荣誉勋章(Exceptional Public Service Medal, EPSM)。小行星18730 (18730 Wingip,叶永烜小行星)临时编号1998 KV7,于1998年5月23日由美国洛厄尔天文台近地小行星搜寻计划发现,以叶永恒先生的名字命名。

内容简介:

★地球人,请收好这封太空派对的邀请函! 宇航员、天文学家、陨石猎人、艺术家、科幻作家、音乐人、暴风兵、外星人……他们已从各个地球角落出发,与你共赴宇宙尽头的盛大狂欢! ★覆盖报道全球超过22个地区的宇宙幻想,深度访谈记录包括NASA前宇航员焦立中、航天计划尖端学者叶永烜 、科幻作家刘慈欣、多领域的前卫艺术家、资深陨石猎人、民用航天推动者、航天城建设者、星战迷等近20位地球居民的太空故事……所有的一切,都指向一个关乎人类命运的终极命题:为什么我们要仰望星空? ★陈坤出品“行走gogo”重磅改版,先锋思考,全球视野,一手资料,前卫设计 ★引领青年阅读新浪潮,一本耐读、精美、收藏级的时髦杂志书 喜欢仰望星空,因为我们的归途是星辰大海。 人类对宇宙的好奇和探索从古至今不曾停歇。1969年7月21日,阿波罗登月成功,将人类的太空梦想正式点燃。从太空竞赛、冷战结束到今天全球瞩目的航天新闻、风靡一时的科幻电影、小说,甚至艺术领域的太空审美,地球人的“太空热”几经沉浮,经久不衰,日益深入流行文化和人类的日常生活。 《大宇宙》从登月时刻开始,多角度、多面向地深度报道、记录、解析当代人的宇宙探索梦想,即有穿行太空的宇航员、天文学家、享誉世界的科幻作家,也有对宇宙抱有强烈好奇并以此为灵感创作的年轻艺术工作者,更有勇敢的陨石猎人、狂热的科幻影迷……所有的一切,都指向一个关乎人类命运的终极命题:为什么我们要仰望星空? ★行走gogo 尊重个体的价值观,关注报道当下年轻人的文化及其生活方式。 ★gogomook 系列杂志书 亚马逊、当当网、京东商城等网上书店及全国实体书店、机场书店均有发售。 ★gogonews 微信周刊 常读常新,欢迎订阅。(wechat ID: gogo_news)

目录:

【cover story:across the universe】 1969.7.21:登月时刻 1969.7.21: Man on the Moon 焦立中:我们只不过在宇宙开了个小派对 Leroy Chiao: We Just Had a Small Party in the Universe 再见地球!无法返程的旅途 A No Return Journey 叶永烜:人类为什么要走出非洲? Wing-Huen Ip: Why Do People Go Out of Africa 埃隆•马斯克VS.尼古拉•特斯拉: 跨越一个世纪的火星对话 From Nikola Tesla’s Talking with the Planets to Elon Musk’s Mars Oasis 第二世代太空潮:走出象牙塔 The Trend in the Second Space Age: Walking Out of the Ivory Tower 太空城市-仰望星空的正确方式 Cities Beyond the Universe: The Proper Way to Look Up at the Stars 休斯顿—不只在太空 Houston & Aerospace: Not Only in the Space Astrodome:复活中的航天遗迹 Astrodome: The Space Remain in Resurrection 酒泉:中国式使命感 Jiuquan & Aerospace: Chinese Sense of Mission 文昌:一剂城市药方 Wenchang & Aerospace: A Dose of Medicine for the City 一场虚实之间的寻找游戏 A Searching Game Between Fact and Fiction 陨石猎人:大地上的星星捕手 Meteorite Hunter: Hunting for a Chance from the Sky 杰夫•诺金:陨石猎人,摇滚明星 Geoff Notkin: Meteorite Hunter, Rock Star 童发强:子承父业的“追星人” Tong Faqiang: the Career is a Family Gift 卵生宇宙、通天柱与驮地兽 Cosmic Egg, Babel and Beast of Earth Burden 太空声响漫记 Records of Space Music 李剑鸿&韦玮:银河神经唤术士 Li Jianhong & Wei Wei: The Milky Way Neuromancer 印度音乐&starlab:写于印度西岸的妙声往世书 Starlab: Wounderful Sound Puranas 大垣美穗子:身体略大于苍穹宇宙 Mihoko Ogaki: Star Tales 陈熹:制造视觉硬科幻 Chen Xi: To Make Hard Sci-fi Vision 刘慈欣:一个奔向浩瀚无垠的邀请 Liu Cixin: An Invitation from Infinity 与原力同在的骄傲 Be with the Force Forever 澳洲风暴——暴风兵斯考特的徒步环澳征途 Storming Australia: a Storm Trooper’s Adventure 洪涛:R2是我的家庭成员 Hong Tao: My Own R2 DZ:501军团中国驻防军指挥官 DZ: the First Generation of Star War fans in China 科幻电影谱系 The Genealogy of Space Opera 木浆纸科幻的视觉传奇 Fantastic Pulp Sci-fi Magazine Covers 【travel】 游荡博卡拉 Wandering in Pokhara 从北京到博卡拉到Old Blues Old Blues : Perfect day in Pokhara 【regulars】 Story / 看见鲸鱼座的人 Comic / 时间 Story / 城图纪行 Comic / Ryan’s comic Fiction / 墓地疯子

相关推荐

追问
2025-03-04 9.3k
长安的荔枝
2025-03-05 4.8k

评论

2024-07-17 10:45:38
爱读书的喵发表
《大宇宙》这本书打开了我对宇宙的认识之门,让我了解到了宇宙的浩瀚无垠和神秘莫测。它不仅有宇航员、天文学家等专业人士的访谈,还有科幻作家、艺术家等跨界人士的视角,让我从不同的角度感受到了人类对宇宙的好奇和探索精神。
2024-07-17 10:45:38
太空探索者发表
《大宇宙》这本书绝对是太空爱好者的福音!它囊括了全球各地与宇宙相关的最新动态,从宇航员的太空之旅到陨石猎人的奇遇,让我大开眼界。更重要的是,它探讨了人类为什么仰望星空这个深刻的问题,引发了我对太空探索意义的思考。
2024-07-17 10:45:38
文艺青年发表
《大宇宙》是一本集知识性、趣味性和艺术性于一体的书。它用生动有趣的语言介绍了宇宙的奥秘,辅以精美的插图和设计,让人在阅读中感受到美感与震撼。尤其是那些科幻作家的访谈和艺术家的作品,让我领略到了人类想象力的无穷魅力。
2024-07-17 10:45:38
科学达人发表
《大宇宙》这本书提供了大量的科学知识和一手资料,为我深入了解宇宙探索史和前沿进展提供了宝贵的信息。作者采访了众多专家学者,他们的专业解读让我对宇宙的认识更加全面和深刻。此外,书中的科普知识浅显易懂,适合各年龄段的读者。
2024-07-17 10:45:38
历史爱好者发表
《大宇宙》这本书不仅关注当代的宇宙探索,还回顾了历史上的重大太空事件,让我了解到人类对宇宙的探索是一场不断积累和突破的过程。通过书中的访谈和报道,我仿佛亲身参与了那些激动人心的时刻,感受到了人类在太空探索道路上的艰辛与荣耀。
登录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