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庄子》
:

看澜集

看澜集

作者: 葛兆光

出版社: 复旦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8

价格: 28.00元

ISBN: 9787309066227

【🔥扫码右侧二维码】

【📱扫码极速下载】浏览器自动唤起

💎独家资源·限时共享

作者简介:

葛兆光 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研究生毕业,曾任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现为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院长,历史系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宗教史、思想史和文化史。 著有《禅宗与中国文化》《道教与中国文化》《汉字的魔方——中国古典诗歌语言学札记》《中国禅思想史——从6世纪到9世纪》《中国思想史》(两卷本)《屈服史及其他:六朝隋唐道教的思想史研究》《古代中国文化讲义》《西潮又东风——晚清民初思想宗教与学术十论》《古代中国的历史、思想与宗教》等。

内容简介:

《看澜集》内容简介:“三十年集”系列丛书的作者是一批如今活跃在学术界和文化领域的著名学者与知识分子。他们大多出生于四十年代和五十年代,对于他们而言,过去的三十年是一段重要而又特殊的生命旅程。 1977年,中断十年的高考制度恢复,一批“知青”的命运由此而改变,并被投入到与先前的生活完全不同的时代洪流之中。在这潮头多变的三十年里,他们执著地行走在自己选定的道路上,努力保持着自己独立的性格;在汹涌而来的滚滚红尘中,也不曾失却超越性的人文关怀。为着一个信念、一份眷恋,他们不懈地寻觅着。这里的每一本书所记录的就正是他们自己三十年来的心路历程,他们的经历、感受、体悟、思索以及由此而形成的独特的精神姿态。 这是他们个人的独特道路,也是我们时代的独特风貌。

目录:

目录 自序 一九七八 开学琐记——回忆1978年的春天 一九七九 读《论语》、《孟子》札记三则 一九八〇 读《史记》札记三则 一九八一 胡仔考 一九八二 《旧唐书》与《新唐书》 一九八三 唐代文章总集《全唐文》 一九八四 唐集琐记 一九八五 道教与唐诗 一九八六 从中国文化史的角度研究禅宗 一九八七 《道教与中国文化》序 一九八八 宋代文学导论 一九八九 从《觉后禅》说起 一九九〇 劫·连环劫·生死劫——新武侠小说讲故事的诀窍 一九九一 说“无”谈“空” 一九九二 吾侪所学关天意 一九九三 过去的故事 一九九四 运化细推知有味——关于30年代佛教研究史的随想 一九九五 世家考 一九九六 看东洋景儿(四则) 一九九七 学术的薪火相传 一九九八 《走近清华》序 一九九九 缺席的中国 二〇〇〇 石为云根——文献中所见的奇石观赏史 二〇〇一 历史的意义——读两种历史教科书和入门书的随想 二〇〇二 泉屋博古馆和藤井有邻馆——重访京都日记两则 二〇〇三 以“国家”的名义 二〇〇四 书林穿行断简 二〇〇五 大明衣冠何处? 二〇〇六 思想史与每个人相关 二〇〇七 最后的贵族——孔子的时代和他的理想 二〇〇八 通过亚洲认识中国 附录:学术简表(1978—2008)

相关推荐

追问
2025-03-04 9.3k
长安的荔枝
2025-03-05 4.8k

评论

2024-06-25 06:18:17
云淡风轻发表
《看澜集》是一部时代风貌的印记,书中记录了学者知识分子在三十年人生旅途中,坚持自我,不失人文关怀的精神历程。通过一个个鲜活的故事,我们得以窥见那段特殊年代中的知识分子群像,为他们的坚韧与执着而深深感动。葛兆光先生的叙述娓娓道来,文笔隽永,引人入胜。无论是对历史感悟,还是对当下反思,本书都能带给我们启迪与思考。
2024-06-25 06:18:17
书香四溢发表
《看澜集》是一本饱含人文情怀和历史反思之作。葛兆光教授用生动的笔触,勾勒出30年间知识分子的坎坷历程和精神风貌。书中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仿佛穿越时空与我们对话。他们用自己的经历告诫我们:无论身处何种时代,都要坚守独立人格,保持对文化的热爱与追求。
2024-06-25 06:18:17
渊博学子发表
《看澜集》是一本思想深刻,引人深思的佳作。通过对著名学者三十年心路历程的记录,葛兆光先生敏锐洞察了中国知识分子在时代变迁中的复杂心境。书中既有对过去的怀念,也有对未来的憧憬,还有对现实的批判与思考。字里行间流淌着浓浓的人文关怀,读来令人回味无穷。
2024-06-25 06:18:17
桃李芬芳发表
《看澜集》是一部史料丰富,文笔优美的作品。作者通过采访研究,为我们呈现了一幅30年间中国知识分子群体的生动画卷。书中的人物形象鲜明,故事感人至深,既有对知识分子命运的感怀,也有对社会变迁的深刻反思。透过他们的经历,我们得以窥见时代风云变幻之下的知识分子精神世界。
2024-06-25 06:18:17
翰墨飘香发表
读《看澜集》,宛如与30年间一群杰出的学者进行了一次心灵对话。葛兆光教授的叙述既娓娓道来,又掷地有声,将知识分子在时代洪流中的坚守与彷徨刻画得淋漓尽致。书中所记录的经历与思考,不仅是他们的个人史,更是中国知识界30年发展历程的缩影。值得每一个有志青年细细品读。
登录发表评论